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庭院奇葩看书院》 作者/宗廷沼



▲作者/宗廷沼(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前任副主席)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庭院奇葩看书院》作者/宗廷沼

【克勒文苑】美文 →《庭院奇葩看书院》 作者/宗廷沼
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庭院可以比作民居的眼睛,也是一扇美丽多姿的窗户,从中可以探见风情万种。昔日的农家庭院给过我们温馨的的记忆,春暖花开,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夏季瓜果满院,月光下品茶纳凉清风习习,金秋金山银山堆满庭院,冬日白雪耀眼,红艳艳的春联和金灿灿的梅花在瑞雪丛中分外亮丽。
近日一群文友到浦东书院镇采风,品味“美丽庭院”的雅韵。书院我们多次去过,她的文化气息像春天的花香醉人,像炎夏的凉风怡人。这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海滨城镇,书院二字作镇名恰如其分,也许全国惟一。这也是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历史文化名镇,多种人才辈出。书院镇进行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丶缤纷社区的建设,做出了创意丶新意和深意,把美丽乡村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创造了新时代的乡村美感。

一朵奇葩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塘北村老百姓家门的口袋公园一块布置了500多张塘北村民的笑脸照,伴以一艘巨轮造型的巨幅广告牌,亲切地跳进我们的眼帘。我们觉得亲切,村民们也许更加觉得亲切。奇葩奇在人物像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名星大腕,而是在这块土地上世代劳作的主人,平凡普通的劳动者。显示的是劳动创造世界,普通劳动者也是最美丽的人。巨轮造型广告牌有思想灵魂,正气浩然,乘风破浪,给人以鼓舞和振奋。成年人可以领会这幅群像的含义,孩子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科书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道理原来如此通俗易懂。
又一朵奇葩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在“七彩文化路上,新二十四孝丶塘北民俗丶农耕文化等展板琳琅满目,散发着村民们一路走来的足迹风采,为美丽庭院注入浓郁文化气息。民俗农耕文化在乡村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滋养了广大民众。书院乡村的“两个美丽”工程不是单纯的沿袭历史,而是善于从民俗中继承创新,新“二十四孝” 丶百条家风家训格言征集等活动,从群众中来,集家家户户的点滴心得,形成集体智慧,再回到村民中去传播发扬光大。这项活动的核心是心灵美,传承夫妻和睦丶尊老爱幼丶科学教子丶勤俭持家丶廉洁护家丶邻里互助等美德,身边的事自己的语言,老百姓听了亲切入耳入心。

还有一朵朵奇葩五彩缤纷,乡愁墙画图文并茂,诉说着一个乡村的故事。一艘破旧渔船似乎成了文物,在昔日的浪涛中飘浮,勾起人们遙远的回望,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一堆沉睡多年的废砖破缸也有了复活的感觉,用无声的语言诉说前世今生,让人乡愁难忘。废物利用激活了村民们的灵感,一只50年前的废弃牛车盘被主人从柴堆里翻了出来,艺术地置放于一条水渠后,还原了许多人已经淡忘的历史。一辆破旧的手扶拖拉机原件也被有心人寻了出来,孩子们不认识它叫什么名字,当年的拖拉机手白发苍苍感叹不已……
走进书院村宅,一路都有美丽庭院和美丽故事,点点滴滴汇成了文化的海洋。著名作家叶辛说起过书院镇名字的来历和缘分,有几分神秘感。我也深有同感,这次庭院奇葩看书院之行,我对书院情感更浓了,这里文脉很旺很深,人们把生产丶生活和文化水乳交融,是很难得的创新工程。

【克勒文苑】美文 →《庭院奇葩看书院》 作者/宗廷沼

撰稿:宗廷沼
图文/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宗廷沼先生简介:




宗廷沼先生新近倾心铸造的精品力作《金穗美文》书作照片

【克勒文苑】美文 →《庭院奇葩看书院》 作者/宗廷沼
2021-03-15 18:51:33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