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瑶湾
作者:邱丕民
瑶湾,地处江西婺源县,大山深处,地图上找不到她,似乎也没有与她同县的江湾知名度和重视度,在大山深处,路也不宽好象才在近几年修的水泥二车道,接近瑶湾地界只变成了一车道,转弯抺角到了停车场下车四处张望怎么不见瑶湾,瑶湾在哪?四周除了青山,树木,河流,远处现代民居,停车场一辆辆大小汽車,就是不见瑶湾!纳闷,不解,她在哪?她是啥样?心情急切!没人给你答案!神秘之处就在这!其实她就在你旁边不远!直到导游小姐带着我们走过停车场前的木栈道一左拐木栈道旁就是车子进停车场的同木栈道平行的路,穿过一条半米宽的田间小路两边是水田,水田长着杂草,游着小魚,不时有鲑鸣,偶尔有水鸟飞过,不远处水车在慢悠悠地转动,小路长约百米,路尽头依山而矗的一排粉墙黛瓦民居(就一排多层)看似灰土色年代已久,走近民居低头看到先人们用山上流淌的水同时带动三个臼碾米的木制设施,有亭子遮雨,有櫈子可供碾米者憩息或拉家常。设计独特周到。朝上一望"最有味道的地方"门楼跃入眼中,这就是瑶湾吗?怎么不见瑶湾二个字呢?拾阶而上穿过门楼沿青石板路左边旁山几间平房卖当地特产小吃,右边有石砌小溪,约半米宽,魚翔浅底,白鹅展翅,溪旁也是-一排民居,有阿婆纳鞋底的,有民俗展示的,也有的门面未开张。不长也就百米左右。看上去似乎不怎么样,也不热闹,人来人往,直走到钟楼拐弯,眼前一亮,不远处二座大山中间夹着似桃形山包,几座徽派古建筑映在绿树林荫中,眼睛一百八十度转望,青山,绿水,小桥,亭台,长廊尽收眼底。回首转望古城堡巍峨矗立,钟楼內不时传出游客敲打大钟的沉脆声,城堡边古戏台仿佛在诉说,演出数百年前那悲凉的故事,旁边的一口水井碑上刻着皇贵族给予当地某人的煲奖。登上城堡,进入钟楼,大钟虽锈迹斑斑,但声音沉脆,相传古钟已没,此钟为民国初由居民捐资(银元)而建,也有百年。站在城垛旁,举目四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亭台楼榭阁廊,二山之间形似桃子的寿桃山尽收眼中,好一幅山水画卷!近,远处的徽派名居映在绿树林中,各种花草尽相绽放,鸟儿在欢唱,水车在转响,徜徉在这美轮美奐的景中,感觉自己同这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好象自己就是这幅画卷上的一筆树也好,花也好,鱼也好,身临其境,身融其中!瑶湾在哪里,其实自已就置身其中。顺石阶而下至钟楼脚下,才看见"瑶湾"石碑,她不在景区门口位置而在景区里面参观游览结束的地方,瑶湾的石碑名字和她的景色一样如少女些许羞涩,她藏而不露,在大山里默默无闻,她也期待有朝一日有人开釆,一鸣惊人,瑶湾的传说是皇子避难的地方。休闲,安静而安全。香港的一位画家八十年代到此地惊叹这里是世外桃源,是中国最美最有味道的地方!这里的山民过着休闲,安宁的生活,他们不张扬,商品气息不浓厚,原生态,不造假,别具洞天,让人目不瑕接,流连往返。举一例,她的一栋古建筑,雕梁画柱,满屋樟香,几百年了。瑶湾,一个值得去看的地方,一个看过后不想再看其它地方的一一地方!

当你感叹,惊叹先人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时候,穿越几百年,千多年,几千年,历经各种自然灾害,战火和人为的因素,还留下这么多,这么美丽,美好的东西不由得对祖国的,祖先的产生敬佩,敬畏,不由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先人们制造,创造的这些无与伦比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等等,她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无可复制的。试想,我们能够为后人们留下什么?几十,几百年后留下的只有钢筋水泥砌成的高楼大厦,只有各自为单元的牢笼式的住宅,没有朴实的民俗民风,没有走家串户的往来,更没有了历史文化底蕴,悲哉,哀哉!
站在瑶湾的城垛旁,举目四望,有一种历经仓桑,岁月穿越的感觉,有一种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感觉。更有一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感觉。还有一种既有绿山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欲望和梦想。

记忆瑶湾
离开主干道,大巴驶上了山间公路,路况还可二车道水泥路,路面较新,感觉是近年才修筑的。道路逶琬曲折,司机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驾驶,导航不时提醒前方的路况信息,二旁青山起伏连绵,郁郁葱葱,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点缀在青山之中,有单栋多栋,也有连片的。随着大巴引擎的熄火和游客的躁动,瑶湾一一她知道远方的客人到了。
每到一地下车后都要四望一下,以熟悉地形地貌,大多景点都能看到此景点名称,然瑶湾在哪里,看不到。听讲此地有村落十余,唯不及瑶湾名声名气,为啥,只因为她置身于大山转弯处。你就是走到她门前,也不知道她什么样,带有几分神秘,她就象少女些许羞涩,腼腆,让人有一种探究其尽的欲望和冲动。有人形容瑶湾是世外桃源,世外田园,流动的山水画卷,是这样吗?
穿过木栈道,走在半米宽的水田间小道,二边水田长着各种水草,不时有小魚游过,水鸟掠过,不远处老式水车悠悠转动,老牛慢慢吃草,蓝天白云,青山环绕,一派田园风光,引导着我们走近瑶湾。

小道尽头,一幢典型的徽派民居(多层)跃入眼帘,依山而矗,从民居屋里流出的山水由高而下直至坡下的一个亭子,它是什么用?走近一看是先人利用山水由高而下的冲击带动木制的?米机械,可以同时带动三个?碾米冲米,亭子还有坐櫈供臼米者憩息聊天,亭子还有遮雨功能。先人们真是节能环保!
走过这幢古民居,拾阶而上,一门楼上写着"最有味道的地方"门扁,意味着已进瑶湾。
石板路。路左边依山而砌的几间房子有的还在装修门面,有几个摊点卖着当地的山货如野草莓,五元一杯,个个晶莹剔透,甜味十足,乌梅象颗颗黑珍珠,皮亮新鲜,还有诸如山核桃,笋干,熏魚,熏鸭等。路右边有小摊现做油端子,香味扑鼻,还有卖米酒用竹桶灌装,还有的在卖玉米,烤肠,奶茶之类,有一家超市基夲上卖的都是婺源当地的土特产,比较诱人。再往前走一条顺着路右边石砌的小溪流水清澈,鱼翔浅底,白鹅展翅,小溪前宽后窄,宽有一米左右,窄有半米左右,终日流淌,潺潺流水声似美妙音乐,溪里的红鱼伸手可抓。在小溪的右边的民居里有民俗展示,有阿婆在耐心地,一针一针地纳鞋底,针脚均匀,老布鞋做工精细,各种式样,颜色都有。穿惯了皮鞋,高跟鞋,运动鞋买双布鞋穿穿似是享受。路左边有一似城墙建筑,上面有一亭子正对着进来的石板路,那里钟楼,传旧钟已没,现在的大钟也是民国初由山民捐资银元而成,也已百年,虽锈迹斑斑,但上面的铭文和捐资者姓名依稀可见,敲打大钟声音沉脆,仿佛在诉说那遥远的过去的故事。

跟着导游弯过城堡,突然眼前一亮,感觉视野刹那间开阔,好美丽,好漂亮,好养眼!不远处二座青山中间夹着一座似桃形山包,美其名寿桃山。山脚下有二栋古民居,传有数百年了,老屋的木刻,石刻仍清晰可见,各种人物,飞禽走兽浒浒如生,活灵活现,屋里一部份樟木结构,历经数百年仍樟香四溢,给人以熏陶,给人以陶醉,不肯离去,估计此乃大户人家。
沿城堡石阶而下至钟楼下导游说此次游览解说结束,拿着解说费扬长而去。一群游客团在城墙下正准备依次跨过小溪上的小石桥(一步桥)突然一石碑跃入眼帘,跨过一看一一瑶湾!石碑正面对着参观的石板路,与钟楼相向,怎么来的时候未看见,而结束了才看见"瑶湾"碑名,仔细打听茅塞顿开,原来此地曾是皇子避难的地方,因此在村口没有村名。可以想像多少年前某皇子在此避难,选的地方如此偏辟,如此隐蔽,而当地村民是如何收留,保护皇子,以及后来怎么样肯定留下故事,留下佳话。这也就是这里的山民们世代不张扬,乐善好施,有因有果。这也是附近十余村庄唯瑶湾独善自身,在大山坳里默默地休养生息。这里的山民性格温和,勤劳聪明,乐善好施,与世无争,商品意识不浓,朴实,诚实。
当你嗅着古屋的樟香,走在不远的廊桥上听桥下潺潺流水,看鱼翔浅底鸟击长空,当你站在城垛边上极目四望高山,流水,蓝天,白云,亭台楼阁,古建筑古民居映在绿树丛中,地处山坳,群山环抱,远处水车在悠悠转响,牛儿在慢慢吃草,近处白鹅展翅,鱼翔浅底,阿婆在一针一线纳鞋底,小吃香味四溢,山货货真价实,农耕时期的器具把你带到那田原牧歌式的时代,你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你就是那田原牧歌式的,美轮美奐的山水画卷中的一笔,何等兴奋!何等惬意!何等感叹!何等感慨!先人们给后人留下如此原始的原生态的景,物,后人们又如此地加以保存,保护,保养和发展,这是良性的。我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涵义和辨证理论。过度开发,浑水秃山带不来金山银山!我们既要有绿水青山的现实主义,也要有金山银山的梦想和实现。瑶湾一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完美结合,她是原始的,原生态的,她是真实的,而真实的又是最美的,最美好的!瑶湾一一最有味道的地方!她是世外田原,世外桃源!看过她少女般的羞涩和美丽,看过她神秘梦境般全景,她是我所看过的不想再去其它地方的一一地方!遇见瑶湾,记忆瑶湾,再见瑶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