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之认知。读一诗,得其一,便自足矣。
“挥毫欲写天然景,纸上烟云总不如。”笔力不逮,反衬湖景天然之美,岂是纸上能得。(归樵)前三句既形象又写实,皆为第四句“播绿将军”张本。简单28字王震将军的功绩便跃然纸上。(归樵)用尽了胭脂,画出了满堂富贵,但依旧还是不能医治贫困。紧扣牡丹“富贵”特质,感慨处境贫困,茫然无助。(归樵)抓住牛的性格特征,结句巧妙反转“对牛弹琴”寓意,非牛不闻,乃牛但解耕耘之乐,不惯逢场作戏耳,牛乎,人乎。(归樵)有一种精神叫铺路石,其特点是抗压,坚韧。既然无缘补天,那么就为人间多有坦途,默默无闻地承受压力,甘心奉献。满满的正能量。(归樵)碧海今涌怒涛,只缘曾染将军热血,愤怒中尽见遗恨,诗魂句多见国家不幸诗家幸之无奈。(归樵)此诗可与宋人某尼《悟道诗》“着意寻春未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对读。一个说寻春而不得,却在枝头偶然得到。一个说只看枝头桃花一枝,却不知春在陌头一片。两者皆有教人善于变换思维角度的理趣。(归樵)“卧看”言闲情之闲,“三万斛”言闲情之盛,“剩有闲情三万斛,一时倾泻到梅花。”爱梅情怀可与“梅妻鹤子”的林逋与“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一拼。(归樵)一二句惊梦断肠,关山水横,见落寞。“轩辕丘”乃中土之地,三四句,唯有轩辕丘上明月,清辉不改,犹照台澎,见痛楚。(归樵)从过去而今日而他年,观古今未来于须臾,诗人的精神和灵魂瞬间超越时空的限制,心灵上的自由已然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高蹈境界。(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