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奇冤潘金莲
王锦

明代河北清河县,
黄金庄上潘金莲;
本是知州千金女,
貌美如花赛天仙。
相邻有个武家村,
中有武植一少年;
身材魁梧若潘安,
天资聪颖慧绝顶;
自幼父亲便亡故,
孤儿寡母苦连天;
金莲早就相中他,
经常接济粮和钱;
一来二往情愈浓,
二人遂将终身定;
婚后养育四子女,
相亲相爱敬如宾;
相夫教子家和美,
贤淑善良人人羡。
武植中年中进士,
出任山东阳谷县;
官拜七品父母官,
任上公明又清廉;
兴利除弊万民敬,
百姓视之如青天。
武植有一旧时友,
姓黄名堂无功名;
武植早年贫穷时,
黄曾资助不少钱;
不幸黄家遭火灾,
砖瓦烧得无一片;
无奈投奔武植处,
找其谋职求举荐;
黄在武家三个月,
好酒好菜招待遍;
始终不见有提携,
愠怒离开清河县;
黄为发泄心头恨,
一路给武造谣言;
且在墙上贴传单,
捏造事实把其贬;
瞎编武植三寸丁,
走街串巷卖炊饼;
娶了一个淫荡妇,
妖里妖气潘金莲;
勾搭恶少西门庆,
毒杀亲夫罪滔天;
后来武松回家转,
手刃荡妇哥灵前;
损友丑化武潘事,
传遍相邻州与县。
黄堂回到自己家,
一幢新房跃眼帘;
一应家具皆新置,
妻言武植派人建;
黄堂闻之悔不及,
诽谤挚友愧难言。
后被水浒施耐庵,
将此写进书里边;
自此武潘声名毁,
金莲遗臭数百年;
至今二姓不通婚,
河北清河不鲜见。
公元二零零九年,
年前一个大晴天;
耐庵后人施胜辰,
专程来到清河县;
代替祖先来赎罪,
武植祠壁留诗篇:
“杜撰水浒施耐庵,
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
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
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
施姓欠债施姓还。”
施为河北名画家,
替代祖先来致歉;
亲给武潘塑金身,
如此勇气堪圈点;
千古奇冤潘金莲,
从此昭雪正清名。






潘金莲
(历史人物)
潘金莲是贝州(恩州)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离武家那村不远的黄金庄。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
人物生平
潘金莲故居为贝州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为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是一位名门淑媛。她父亲曾官拜知州。
潘金莲的丈夫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里原本贫困,年轻时期到潘府上打工。因为品行端正且能干,潘知州资助他学习。后将女儿许配于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之贤妻良母闻于乡里。 武植考中进士后,出任山东阳谷县令,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育有四个孩子。
历史记载
《蕉轩随录》记载,明初有阳谷知县武姓者,甚贪虐,有二妻,一潘一金,俱助夫婪索。
形象尽毁
黄堂说
武大郎少年贫穷,曾受好友黄堂资助。后来黄堂的家发生火灾,黄堂想要投奔武植谋份差事。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却始终不提携他。黄堂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并在回乡路上到处散播谣言以泄愤。当地恶少西门庆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
很快传遍各地,并传到《水浒传》作者耳中,写进了书,将潘金莲名声尽毁,也给潘、武两姓后人带来灾难——清河县的潘家和武家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王某说
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给兄弟谋份差事。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招呼倍至。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之名声遭受玷污及耻辱。
沉冤昭雪
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武大郎夫妻的真实一面,尽管乾隆皇帝也为武大郎立过碑。
《水浒传》作者后人向武、潘建造像并写道歉诗。潘建民说,凡是去过武植祠的潘姓人,都会拍下这组照片,一来敬佩施耐庵后人的勇气,二来也告诉世人,潘金莲并未给潘家丢脸。
艺术形象
潘金莲被《水浒传》和《金瓶梅》冤枉成恶妇荡女的形象,原本是善良贤妻的潘金莲在小说中被写成了通奸杀夫的淫妇,原本是身长七尺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清廉县令武大郎在小说中成了“三寸钉、枯树皮”。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金瓶梅》此书名,一是说“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二是说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
事件反转
据《清河县志》主编表述,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县志》首次修志以来,先后经历了7次重修,其中都没有关于武潘的任何记载。



王锦,江苏泰州兴化退休教师,中华文化传媒特约作家。酷爱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散见于全国30个省市的80多家报刊和平台,多篇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