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散文|《就医“蒙难记”》作者/徐甡民_【克勒文苑】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散文 →《就医“蒙难记”》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优秀散文║《就医“蒙难记”》作者/徐甡民
那天下午,去一家名气很大的三甲医院挂号做无痛肠胃镜。穿过人头汹汹、焦虑弥漫的大厅,排队挂号候诊,终于拿到了密密麻麻的十几项医药检查付费单,当时的心急慌忙中,根本未及细详,赶紧又去排队付费。完了收费的问预约到后天行吗?这么快?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经验常识呀。再一问,是做CT。做个肠胃镜怎么连CT都做上了?仔细一看,还有一个X线什么的,怎么回事呢?收费的说:“我们不管的,你找医生去。”钱是已经收进去了。然后她又吩咐还要去麻醉科去开药。去了麻醉科,说先要去挂号,刚刚挂的那个在这儿不算数——医院也许有医院的道理,可是有了医院的道理,病家就没有道理了。再排队挂完号再到麻醉科开单子时,开单医生说:“口服泻药怎么没开?”问得我一头雾水。医生这时候算热情,积极性也高:“我给你开了吧。”

拿着单子先去原来的医生处退CT、X线检查,他没多说什么,电脑里找出来点击了两下,这样收费处才认账,好像一共是200多块。然后我说了口服泻药没开的事,医生不高兴了:“怎么没开!”他随即在十多项的条款中点出一条,果然与麻醉科开的一模一样,“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还好没有付费,再去麻醉科,医生说:“哦,没看到。”然后电脑里点击取消。

接着按要求去验血。排队抽完血,一个小时后拿到报告,再去另一幢楼登记预约内镜检查。下班时间没有到,登记处已经关了门,没有办法,只好敲门。许久,一位医护开了门,自然没好气:“敲什么敲!”原来她正在打电话。我只好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时候也完全乱了,不知道应该是谁对不起;可是在当时,没说的,做错了的肯定是我。

这医护一看验血报告单:“不行的,新冠核酸怎么没有?不行的!”在验血大项中列有的25项指标中,果然没有这一项。连忙再去找原来的医生。他把CT、X线都开上了,却漏开了这项核酸。也许是良心发现,他打了一个电话给内镜室的主任,主任说可以,不用核酸的。连忙再奔去登记处,那医生说等着,我对她如此这般地说了,她一口回绝:“打了电话?给谁打的?这是规定,院长来说也不行!”

再找原来的医生,他继续良心发现,亲自打电话到登记处,行不通。那就只好再开一张单子,再去抽一次血,再等一小时了。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收费处集中到二楼的一个窗口,等排完长队付费以后再赶到验血处,那里已经关灯下班了。

走在夜幕中的冷风里,连哭的心都有。这些个医生并不会存心耍我,可我就是被耍得像猴一样,狼狈不堪,一身是汗。小民百姓,我们容易吗?可是,你除了把所有的憋屈愤怒憋回肚子里,又还能怎么样?你去投诉?去叫骂?唉,帮帮忙吧。
这次就医的一个人的遭遇,又肯定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说到这,再说咱人民的医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那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这里面却存在着一连串的悖论。

毋庸讳言,就医生连续地误开检查医药单,可见医院以及医生的盈利意图已经太过突出;回家再仔细看看单据,CT、X线扣除以后,其他费用包括“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350元等等,似已事无巨细,一应俱全,业已收费一千多元,怎么还要自费于语焉不详的“手术费”“西药费”“材料费”八百多元呢?这也罢了,反正话语权只在医院。可是既要盈利赚钱,那么就该像做买卖一样,卖家不说殷勤也总得认真一点吧?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卖方供不应求,是你们求着喊着甚至低声下气地去找上门去的。那么中央和各级部门反复强调的为民恤民又在哪里呢?这首先是在各种报道和医院里各处悬挂的标语里,当然也相当程度地落实在诸多的医者仁心中;但是利益驱动和实际操作的情形,仍然是起着常规的作用。
隔天再去做了“新型冠状病毒lgm(胶体金法)”血验,阴性。


>>>>>>>>>>(END)
撰稿:徐甡民
图文/编辑:张凌清/treesea

徐甡民先生新近出版的历史文学佳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下为本著照片)


徐甡民先生的《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精彩文摘欣赏(如下)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优秀散文║《就医“蒙难记”》作者/徐甡民
2021-03-14 18:44:02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