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至味在农家》作者/倪辉祥

此美文刊发于《解放日报》·朝花

作者/倪辉祥系浦东本土第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克勒文苑】此佳作摘自于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

作者倪辉祥应邀在电视台做访谈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至味在农家》 作者/倪辉祥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至味在农家》作者/倪辉祥
散文创作如同流派不同的厨师精心烹饪风格迥异的菜肴一般,经历不同的作者“烧煮”出来的“菜肴”的风味,都是有着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独到之处。当然,“农家菜”也是其中一抹淡雅无奇但又不可小觑的色彩,凭着它特有的本色占据了必不可少的一席之地。农家出身的宗廷沼就是一位擅长烹调“农家菜”的好手。收集在他的新作《九十九朵玫瑰》中的一篇篇散文作品,几乎全是一道道看似不起眼实则汁味浓郁的“农家菜”。

宗廷沼的散文,无一不带有扑面而来的浓之又浓的乡土风情,无一不充盈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眷恋。他笔下流淌的情愫,让人领略到的正是这种弥足珍贵而又令人感动的浓郁乡情与拳拳爱心。从小就在古城高邮农家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代的宗廷沼,后又跟随父母在浦东安家落户。故而在与之交往时,常常能体会到他对高邮的依恋之情,也会感受到他对浦东这方风水宝地的特殊情感。作为与之相交了30多年而且有着共同爱好的挚友,我曾数次去过他的高邮家乡,耳闻目睹过他对家乡一草一木、风土乡俗的深情,亲身感受过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情厚谊及乡人反馈给他的厚爱;我也时常陪同他去熟悉被称之为“第二故乡”的村村镇镇,深切地领受过他对新家乡的热爱与对浦东翻天覆地变化的激动。真是如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样的道理,只有激情在胸中涌动了,澎湃了,才思方能源源不断地喷薄而出。像《故乡的草屋》《村景小品》《童年琐忆》等许多篇,成了纯粹的“清新平和”口味的招牌“菜肴”;而如《第一桥畔我的家》《心中那片绿色》《山山水水话浦东》等不少篇章,则是典型的“浓油赤酱”的浦东口味。时时流露出作者对影响了他一生的两个家乡的感激与眷恋之情,无论是对高邮老家草屋、小桥、小路、小船的描写,还是对浦东新家那棵樟树、那座旧居、那爿花圈店的抒怀,处处可以体会到这种激情的流露。

在《九十九朵玫瑰》中,一组抒写亲情的作品,也堪称是原汁原味的。出现在宗廷沼笔下的人物,是那样的纯朴、是那样的生动、又是那样的真实而令人感动。他对每一个人物不加刻意雕琢、不加假意揉饰,而是顺其自然地娓娓道来,对之倾注的感情却是那么的诚挚、质朴而味浓,读来颇为令人动容。比如 《家有虎妻》,宗廷沼从小时对虎的“畏而远之”起笔,写到后来对虎的好感,是因为由属虎的妻子而起的缘由,写出了虎妻身上“虎气”,也写出了虎妻令人感动的善心与孝心,使得虎妻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表达出了宗廷沼对虎妻的不尽敬意与深深爱意。比如《聋哥》篇,宗廷沼几乎是实录了这位在解放战争中被炮火震聋了双耳的堂哥毫不起眼的细节,抒发了他对聋哥的崇敬与挚爱之情,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不加多余的“调味品”,力求发挥出“原料”本身特有的“鲜味”,让人品尝起来“啧啧”之声不断。

品尝着如此之多的有滋有味的 “农家菜肴”,不由得不令人感慨与佩服,致使我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想起了一句 “非流俗之人,才能写出非流俗之文”的名言。只有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感情,只有始终怀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信念,只有在曲折的经历中磨炼出了执着追求的精神,一个人的才思方能泉涌,才能“烹饪”出无数丝毫不花俏但又汁浓味美的珍馐出来。正如宗廷沼所说的:“故乡,树之根,水之源……是心中永远的太阳。”

——此美文刊发于《解放日报》·朝花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至味在农家》作者/倪辉祥

美文《至味在农家》 摘自于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
>>>>>>>>>>>(END)
撰 稿:倪辉祥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倪辉祥简介:

倪辉祥的部分书作照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倪辉祥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灿途》,已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列为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
(下图《灿途》书作照片)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至味在农家》作者/倪辉祥
2021-03-14 16:57:36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