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二月二龙抬头始于武则天
路兴录
今日农历二月初二。提起“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究其何故,不一定有人知道。
据民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触犯了天规,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积民怨于武则天。可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跟着女皇帝而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天河玉龙为了百姓犯天规,天下百姓于心不忍,想方设法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手捧玉米粒,猛然想起,这金光灿灿的玉米,不就是救玉龙的金豆啊!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互相报喜,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叫:“玉帝口中无戏言,金豆开花释放俺,今日普天金豆花,为何不放俺归天!”玉帝闻听,扬眉遥望天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日光照射,金线条射向天庭,耀得天庭金碧辉煌。玉帝开口传谕:诏龙王回灵霄,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富有“打囤”或“填仓”之意。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人墨客广集典故感谢上天祈福。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受刑大赦为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祥瑞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天长日久,人们越传越神乎。其实,“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民以食为本,富裕在于天“民心意愿”。“二月二”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祝望大家在党的十九大富国强民征途上,高歌喜迎接二十大,同圆百年富康梦!
【作者简介】
路兴录,河南邓州人。1944年8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高级工程师,技术五级,陆军大校军衔。入伍后历任:战士,技工,技师,排长,驻厂军事代表,副总军事代表,解放军总装备部武汉军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现为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硚口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长江文学杂志社小说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