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 梅 说
作者 李忠山
播音 清 源
中国乃“花卉之国”,国人之爱花源远流长。战国时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人甚爱牡丹,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时周敦颐独爱莲花,誉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有李清照偏爱桂花,赞之“自是花中第一流”。明时唐寅酷爱桃花,“但愿老死花酒间”,清康熙盛爱兰,赞曰“ 风中难隐谷中香”。余则更爱梅花。
梅花者,依花期分为腊梅与春梅。腊梅开于农历腊月 ,乃一年中最寒时节;春梅则开于冬末春初。
余之爱梅花,爱其风骨。数九寒冬,“万木冻欲折,孤根暖自回”。梅,迎雪吐艳,临寒飘香,铁骨冰心,坚韧不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其挽狂澜于既倒,立寒流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坚强不屈,卓尔不凡,敢为天下先,是为花中英雄者也。
余之爱梅花,爱其气节。梅,冰枝嫩绿,疏影横斜,花色秀美,幽香宜人。“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纵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芳悠远,其香永恒,视浮华而不屑,近污泥而不染,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是为花中气节坚贞者也。
余之爱梅花,爱其精神。梅孤步绝境,迎霜斗雪,发清香于一夜 ,布万里春于乾坤。“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其不居功自傲,谦逊无私,或静立于墙角,或隐于万花丛中,从容优雅,是为花中精神高尚者也。
梅之铮铮风骨 ,其气节坚贞,精神高尚,余能不爱乎!
写于2021春天
【作者简介】
李忠山,笔名李谦,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早年爱好文学,在省地县报刊发过诗歌和散文。后由于高考备考压力,疏于写作。退休后,整理教学,编写教学辅导书籍,如《高中作文思维训练一作文提分核心方法》、《高考高分作文秘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高考作文序列化训练》(光明日报出版社),初《中记叙文写作》、《初中语文一二年级阅读培优指导》(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等。

【主播简介】
清源,来自泉城济南,儒雅清静,气韵灵动,音色清朗,用声音疗愈慰籍心灵,诵读生活,感悟生命。
【热评精选】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写过一篇借物言志的散文《爱莲说》,李忠山老师也用借物言志的写法写下当代"爱莲说”——《爱梅说》。虽然是仿写,但是没有一点模仿的痕迹,完全是独出心裁,新颖别致。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点出本文描写的对象,突出“余则更爱梅花”。这句话点题,突出中心,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第二部分(3—5段),从梅花的风骨、气节、精神等三个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梅花,是全文的主要部分。梅花的风骨:铁骨冰心,卓尔不凡;梅花的气节: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梅花的精神:迎雪斗霜,谦逊无私。通过这些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把梅花的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部分(6段),总结全文,概括梅花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再次点题,深化了主题,呼应开头,结构完整。全文在语言上很有特点,大量使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使文章言简意赅,典雅而大气。(点评:杨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