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楼观 第七集 养生之道 续完
诵读:幽兰

太极拳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功夫和拳术,它看起来没有凌厉的招式,但是在它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极大的力量。很多人对太极拳能够四两拨千斤、以柔弱胜过刚强而感到惊讶,可是这对于道家的学徒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老子曾经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软的东西了,可是攻击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太极的柔软就来源于老子的理论,柔弱的东西具有最大的力量,也最能够自保,因为它不像坚硬的东西那样容易折断。
李御清在终南楼观学习太极拳已经十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用太极拳攻击过任何人。一般的功法大多数属于外家拳,功夫讲究刚猛威武,以克敌制胜为目的,而道家练习的功夫叫内家拳,都是非常柔和绵软的,是向内求身心平和统一,对外求天人合一的养生功法,如何去感觉和运用气,是学习和运用太极拳很重要的一点。在白天和夜晚,李御清都要练习太极,那是因为不同的时间带来不同的练习效果,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同样来源于先秦哲学家的智慧,那就是阴阳。
大凡光明、向阳、动态、刚健,都可归于阳,凡是黑暗、背阴、静止、柔顺,都可归于阴。古人看山川万物,发现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地一片温暖,此时朝阳的地方更加明亮,因此便形象地创造出阳字,而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大地重归寂静,所以便创造出阴字,形象地说明了阴阳与日月的关系。而老子将阴阳变成了一种哲学。
老子首先提出阴阳属性普遍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他将气的理论和阴阳的哲学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宇宙的大图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黄帝内经》吸收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观点,将天道运用到人事,认为宇宙是个大天地,人身是个小天地。中国古籍《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天”字——天从一,从大。在早期的解开文字中,天字是一个人张着四肢,这是一个大字,但是其上加画了一横,代表人头上的天,在道家信徒的心中,风雨寒暑是天的四种情感,三百六十五日是天的骨节,春夏秋冬是天的四肢,圆形的天空是天的头,方的大地是天的足。
当物理性的世界完成了身体性的改造后,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说法似乎也变得生动而玄妙。要想懂得养生之道,就要先明白阴阳共存、天人合一的道理。

——老师,天与人为何会合一?
——万物源之于道,生之于道,天与人各为万物之一,出于同源,基本相通,怎不会合一呢?
——那么天与人如何合一呢?
——人要用虚静之心来感悟天地的规律,让自己的生命归复自然的根本,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做到身与心的和谐相通啊。
在李御清看来,老子所说的致虚守静才是真正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根本之道。在道家的世界里,清晨的钟声敲醒沉睡是开静;黄昏的鼓声,收敛杂念是止静。一天之中,修行者合着自然的节奏休养生息,以求人身小宇宙与天地间的对话,达到阴阳圆融的和谐境界。
所以养生之道,一定是建立在阴阳平衡、道法自然的基础上的,那些执着的寻仙者,带着过多欲望逆天而行,他们的每一次努力只能让他们离天道越来越远,到最后也只剩下令人扼腕或贻笑大方的故事了。
人身上的病好治,而心病难医,那些所谓的仙丹,治疗的都是我们的心病。千百年来,外在无穷尽的欲望诱发着人们对生命无限的贪念,却偏执地疏忽了一些简单的根本,因为老子早已说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才是得道的秘诀。
据说当老子隐居终南楼观的时候,吃的是自己种植的食物,穿的是自己织的布做的衣服,活到了一百多岁,很多人慕名而来求问修道养生的方法。
——请问我要怎样才能达到养生的至高境界呢?
——养护生命的规则,就是随顺应合,听其自然。我有三宝,一曰柔慈量力而行,二曰俭约去贪去欲,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顺时而动。这就是养护生命的方法了。
对于老子来说,任何欲望都是摧毁人的心智,不利于养生的,更不要说追求成仙这种不切实际的妄想。
——任何灾祸,没有比不满足更大;任何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过分,知道满足的满足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也忽略了这种简单的道理了呢?现在的世界是浮躁的,我们正处在传统与现代接轨的时代,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于是我们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却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支点。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而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则为今天人们的困惑给出了最为朴实的答案:
——过多的美景让人眼花缭乱,过多的音乐让人头晕耳鸣,过多的饮食让人没有胃口,只有节制地控制欲望,才可以修养身心,不会背负太多的负累。
其实越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面对纷繁杂乱的社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诱惑,我们越是要守住自己的心灵空间,找到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找到真实的自我。
——名声与身体哪个更可贵?钱财与身体哪个更重要?获得与失去哪个更有危害?只有知道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人的身心才能长久平安啊。
今天生活中的人们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由于情志被压抑,人体就会百病丛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身体和心灵的负累,让生命在晨钟暮鼓的轮回中休养生息。

又是一天的清晨,李御清开始了每日早课后的采药之行。
在李御清心中,终南山的山山水水皆浑然天成,人处于当中,应当顺应它,尊重它,静思它,体悟它,寻找生生不息无处不在的自然规律。因为我们现代人的心灵对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也许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生命价值的规律。
日月光华中,深邃宁静的终南山孕育在天地万物的护佑中,等待着一个新的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