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二,我们说的“龙抬头”的日子,在从古至今的农耕文化中的,是春耕的开始。标志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蛊然,春耕由此始行。
古人根据天文地理总结,将这一天做为春天到来的标志。因为“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人们通常在这天开始着手准备耕田松土,引水入田以及驱逐害虫,为春种秋收做好准备。
儿时的记忆里,二月初一晚上,每家都有一个家里的主要人物不睡觉,通常是父亲和母亲要等到零点,也就是二月二了,和全村里的人集合,去村外东北角的土地庙上头香,祈求土地爷爷护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也只有村里那些年龄长些的人还在传递着祖先留下来的这一活动,也是一种文化。年轻人只在这一天要排队去剃头。
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同一个愿望:从今天起,一切都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变,无论干什么,前面的路一定洒满阳光和鲜花。
这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关于二月二这一天还有更多美好的传说:

永远在腾飞
二月二与武则天
相传武则天执政,改国号为周,自称为周武皇帝,玉皇大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这可苦了天下百姓,地上开裂,庄家颗粒无收,怨声载道。天上司管天河的玉龙看到土地干裂,百姓饿死无数,他不忍心看着百姓遭受如此灾难,就偷偷用天河水下雨,使大地润泽,田里长出了庄家。
结果被玉帝发现,就罚他下到人间,压到一座山下,并宣布: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想要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念及玉龙的恩德,怎么也想不出救他的办法。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正好有人在院子里晒玉米,这个人脑子突然“灵光一现”说:金黄的玉米不就是金豆吗,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
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把玉米炒开花晒到院子里,玉龙知道后就向天上大喊:“金豆开花了!金豆开花了!”
玉帝向人间一看,果然到处是飘着香气的黄灿灿玉米花,像金豆开花一样,他就解封了玉龙,让他从回天庭,。
从此玉龙更为百姓分忧解难,年年风调雨顺年,这一天正好是二月初二,是玉龙回升天庭的一天,所以,从此以后这一天就定为“龙抬头”的日子。
关于这一天,有一句流传下来的顺口溜“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意思是说,只要有玉帝护佑,当年一定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延续到后来就有了皇帝耕田的说法,因为皇帝在古时也称之为“龙”。
皇帝耕田
有一幅画叫《皇帝耕田图》,上面有一首打油诗写出了皇帝耕田的意境:“二月二,龙抬头,皇帝耕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画中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手扶梨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篮,一手撒种,一位身穿七品长袍的县官在前面牵着牛,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延续到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皇帝,每年都要在二月二这一天率百官出宫耕田松土,也是提醒天下百姓,进入二月要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做好春种的准备。
延续至今,在二月二这天都要剃头,从这天开始,可以精神抖擞,大展宏图。预示这一天是个扬帆起航的日子。

此日,此时,巨龙腾空
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