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凌波浴水,花开成仙》的标题,我不禁会想到《洛神赋》对凌波仙子的描绘:“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黄庭坚有七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首联为“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把水仙比作在月下水上行走的洛神。颔联:“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是说谁把洛神的断肠魂招来,变成冬日开放的妖娆的水仙,来寄托她深深的愁怨。颈联“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说水仙形体素洁、蕴含芳香,美丽倾城。尾联“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东。”是说,相对久坐,水仙的撩拨,又觉寂寥,只好出门笑对大江。这是一种“有情反被无情恼”的无奈。

本七律颔联的对句“种作寒花寄愁绝”,正好体现了本文的主旨。如果说“凌波浴水”是本文摛文陈情的“纲”,那“寄愁绝”即为“目”。“愁绝”即极端忧愁。杜甫诗“放歌颇愁绝”,戴叔伦有“胡茄一声愁绝”,王沂孙有“烟冷沙昏,顿成愁绝。”“寒花寄愁绝”即为“得水能仙无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的水仙。
美文中“种作寒花寄愁绝”为“目”的,有五处:
作家说由于水仙”不染微尘,冰清玉洁,绝世脱俗“的秉性,”“人们往往把心目中的圣贤仁人,喻作水仙。”于是“摇曳于心灵的深处,开放在精神的高地”的“水仙庙,便应运而生”。这些“淡扫娥眉簪一支”的水仙庙,变成了我心目中,也是作家行文中的“目”了,张“花开成仙”之“目”,便有了铺排。

一“目”曰:定情龙女的柳毅,传书救难,作为“吴人心目中的道德标杆,成了祭祀的神灵。祭祀的场所,即为俗称水仙庙的洞庭君祠。
二“目”曰:颂炎帝稼穑之功,歌河帝治水之德的湛江赤坎的水仙庙。
三“目”曰:功德深入人心,成为越人心目中的神的吴子胥,后人称之水仙。于是有了坐落于杭州乍浦镇青龙山畔的水仙庙。
四“目”曰:舜帝南巡积劳成疾,溘然逝去,娥皇、女英伤心欲绝,泪洒斑竹,双双殉情于湘江之上。她们的忠贞之情,感天动地,魂魄幻为江边的水仙。”这是人们在心里筑就的水仙庙。“伟大领袖毛主席《七律.答友人》的颔联为“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起句,是在赞扬娥皇、女英的贤德贞洁。
五“目”曰:“娥皇、女英泣血舜帝,身化水仙的真爱,如一袭花香”,萦绕着林黛玉的灵魂,她以湘妃自比,为贾宝玉写下了“窗外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的诗句。这是“水仙一样的纯美情愫”。
“举一纲而万目张”,“不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的凌波浴水的水仙,仅凭上述五目,就涵盖了道德标杆,坚贞爱情、怜香惜玉,绩奏平成的万千之目所达成的范德懿行。
“哦,水仙花,你的高洁,你的笃情,你身上馥郁着的紫色的香气,沐浴着人性的光辉”,使我想起了宋.张孝祥的《六州歌头》的有关词句:“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纷驰骛,若为情?”;“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这算是我赏析全文的感慨和“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的情愫。
2021年3月4日(美评第Ⅱ季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