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有了新家
时值下午两三点钟,肖奶奶一家四口热情地引领英若兰、于刚去他们家的老房子,于刚的高中同学易学利随行。
英若兰从小山村里走出来,第一次走在闻名全国甚至是闻名世界的武汉光谷的街道上。她注意到这条马路叫“关山大道”,大道十分平坦宽阔,大道上往来的车辆如梭,还建有轨道,有轨电车秀丽纤细的身影不时从大道上闪过。大道两旁高楼大厦林立,到处霓虹闪烁,金碧辉煌,一看就知道都是新建没有多少年。英若兰从心底里感觉到这片热土上弥漫着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散发出一股想冲破一切束缚要翱翔三镇楚天、翱翔神州苍穹、翱翔世界环宇的不可遏制的激情,就像她走出小山村,想到江城大武汉来创一番事业的激情似的!
夏雨露眼见英若兰一路好奇地四处打量的模样,就叮嘱女儿肖雯雯说:
“雯雯,你的若兰妹妹第一次来武汉,也是第一次来武汉光谷,你这个当姐姐的向她简洁介绍一下咱们的光谷,这儿从今天起就是你的若兰妹妹打拼和暂且安身立命的地方啦!”
“是,女儿谨遵母亲大人的慈旨,为咱的若兰妹妹客串一把导游吧!”
肖雯雯冲妈妈露一个绝美的笑脸,俏皮地说。她说罢过去亲热地挽住英若兰的胳膊走在一行人的最后,而夏雨露则上前挽住肖奶奶的胳膊向前行。
肖雯雯向关山大道的南北两端指指,对英若兰说:
“若兰妹妹,咱们现在身处武汉光谷的腹地关山大道上。关山大道的最南端是全国著名的重点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有近十万莘莘学子到这所大学求学。关山大道的北面沿途有宽阔的保利广场、热闹的光谷天地休闲街、忙碌的光谷软件园。 ”
肖雯雯接着简洁地向英若兰介绍江城武汉和武汉光谷。她说,江城武汉是长江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半城江色,半城湖光,黄鹤白云,小鸟依人,风景秀丽。
武汉是中国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得中独厚,长江、汉江拥抱了整座城市。武汉境内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线密集,交通发达便利。在中国城市中其交通优势几乎无人可比,素有“九省通衢”、“货到汉口昌”的说法。足显其区位优势。武汉腹地广阔,居中以制。通过武汉,就可以控制整个华中市场。而且,武汉是生长在中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江汉平原之上的,农业基础好,农业、矿业资源丰富。
肖雯雯介绍说,武汉在中国的历史上饰演着重要角色,是楚文化所在地、湖广总督府、首义之区、武汉保卫战等,都说明武汉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直至新中国成立,国家也在武汉设立了大量的重工业项目,其工业基础雄厚。另外,武汉又是全国公认的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内名校云集,科教实力领跑全国。
肖雯雯说,武汉光谷又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它于1988年创建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四家“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并获批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
肖雯雯说,武汉光谷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原洪山区、江夏区境内,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它紧邻武汉市中心城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区内地势北高南低,湖泊密布,山峦起伏,绿化和水面多达200 平方公里。武汉光谷下辖八个街道、八大产业园区,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66名两院院士、2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
武汉光谷高新产业硕果累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肖雯雯边走路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其中还记得许多数据,累得她张着小嘴直喘气。英若兰连忙搂住肖雯雯,用小手给她揉揉胸口,说:
“谢谢雯雯姐告诉我这么多,使我对江城武汉和武汉光谷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肖雯雯张嘴还想对英若兰说什么,这时候夏雨露在前面叫她们俩说:
“两个姑娘走快点跟上来,咱们就要进入小区啦!”
走进小区,英若兰看到,这个老旧小区的确很显“老旧”,小区里的房屋基本上全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五六层楼的旧式砖混建筑,楼的墙面遭数十年的风雨洗刷都已斑驳,陈旧不堪。有不少房屋还是倚靠砖混楼栋搭建的平房,更加陈旧不堪,这些平房从外面向里面望进去,黑暗狭窄,即使是阳光灿烂的大白天,平房里的走廊都点亮旧式的白炽灯泡,闪烁着昏黄的光晕,犹如老人慵懒的目光,无精打采地向外面的世界打量。
肖帆向英若兰、于刚和易学利介绍说,这个小区原来是一家国营大型企业的职工宿舍区,企业早些年搬迁走了,可是职工宿舍区还留在这里。他的母亲肖奶奶和他已故去的父亲原来都是这家企业的老职工,所以在两位老人这个职工宿舍区里分有一套房子,后来房屋货币化就买下来了。肖帆小时候就在这个职工宿舍区里生活长大的。他听说不久这片职工宿舍区将要拆迁了。
易学利插嘴说:
“是的,我就是干拆除旧房屋工作的,您家的这片职工宿舍区的拆除已经列入我们的工作计划,可能明年上半年我将带领民工进驻了!”
英若兰和于刚这才知道易学利干的是拆除旧房屋的工作,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不大,只需要出体力。英若兰和于刚对此当然不会十分在意,他们俩从小生活在小山村,平时有时间就会和家人一道上山下地干活,所以对干拆旧房子这样的体力活并不怵。
他们一行人走进了肖家的旧房子里,房间在三楼。
肖家的这套旧房子大约70平米,二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有一个小阳台,住两个人应该是比较舒适的。只是房子老化,又闲置太久,所以房间里的墙壁都有点发暗,到处积满了灰尘。不过房子里的水、电都通畅,里面也有床、柜子、桌椅等一些旧家具。
肖奶奶充满了歉意地对英若兰、于刚说:
“两个孩子呀,奶奶对不住你们啊,你们看这间房子邋遢的!因为你们的肖叔叔、夏阿姨平时工作太忙,雯雯的学业也非常紧张,我一个老婆子没有精力,所以就无暇照管这间房子,你们两个要住下来得一阵收拾的呢!”
英若兰连忙挽住肖奶奶的胳膊笑着说:
“奶奶别这样说,您把房子借给我和表哥住,已经是对我们最大的恩惠和帮助,收拾房间是小事,对于我和表哥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呢!”
肖奶奶疼爱地用手抚抚英若兰的俏脸蛋,说:
“我就爱听若兰孙女说话,入情入理听得心里舒服!”
于刚也瓮声瓮气地说:
“奶奶请放心,我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出体力活动筋骨了,待会儿收拾房间可以略微活动一下筋骨!”
于刚说罢还把手上的关节捏得“嘎嘣嘎嘣”地脆响,似乎身体内蓄积了太多的能量,逗得一旁的肖雯雯“噗嗤”一笑。英若兰连忙在于刚的身后用手轻轻地捅捅他,意思是让他注意点自己的形象。
易学利也插嘴说:
“哈,这都不算事儿,我那工地上啥水泥、黄沙、石灰、乳胶漆都有,于刚你明天和我弄一些回来,该补的补,该刷的刷,我也会来帮忙的,保证把房间收拾得焕然一新!”
肖奶奶、肖帆、夏雨露听了连连点头。
看完了房子,时间到下午四点钟了。易学利让英若兰、于刚今天就不用去工地,两个人留下来打扫房间里的卫生,准备好安营扎寨。英若兰、于刚谢过易学利。
英若兰、于刚把肖家四口人及易学利送出家门,临分别时,肖奶奶紧紧地拉住英若兰的手说:
“好孙女呀,待你忙过这一阵子,记得来看奶奶啊!”
英若兰点头笑着说:
“嗯,我一定会来的。以后我会常常来看奶奶,奶奶别烦我哈!”
肖奶奶说:
“瞧孙女你说的,奶奶巴不得你天天来陪我呢!”
夏雨露随即把她、肖帆和肖雯雯的手机号码给了英若兰,也把他们一家居住的新小区的具体地址告诉了英若兰,温情地叮嘱英若兰和于刚今后遇到为难的事情尽管去找他们。
英若兰和于刚回到房子里,英若兰用旧报纸做了两个帽子,一个给于刚,兄妹两个人戴上纸帽、换上旧衣服,开始在屋子里洒水、扫地、拖地、抹家具……,忙活不大功夫就把整个房间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真的如他们所说:小事一桩,活动一下筋骨。
天已到傍晚。待拧亮所有房间里的电灯,兄妹俩打量着这几间焕然一新的房间,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都有说不出的兴奋。当然,他们更兴奋的是:他们从现在起在江城武汉这个大都市里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新家,有了一个能停泊身心的港湾,他们两个人的人生就要从这里启航,去迎接未来风雨浪涛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