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树造林诗话
作者:戴建中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都很重视这一造福于民,惠及子孙的事业,并躬亲实践,留下了许多植树造林的诗词,传为美谈。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道出了他对植树的钟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偕同家人居住到山东济宁,在太白楼旁亲手栽桃。三年后他漫游南京时赋诗:“楼东一株树,枝条拂青烟。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
杜甫也喜欢种桃,他在成都浣花溪畔造草堂,四处寻购桃树苗时写道:"奉乞桃树一百根,春来为送浣花村。”经过苦心栽培,面貌一新:"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条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极力倡导植树,亲自在柳江沿岸广栽柳树,满怀激情写下了《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于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渐作惠话传。"
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时,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卖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宋代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时,主持筑西湖长堤,广种楊柳、芙蓉,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无限情趣。
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
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进军新疆,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清诗人杨昌溪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在我国历代浩瀚的诗海中,有很多与植树造林有关的佳诗妙词,在春暖花开的植树时节特采撷一些,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戴建中,1937.5.生,江苏省滨海县人。高级政工师。县老年大学原副校长兼诗词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江苏省诗词协会、省楹联研究会会员。河海大学石存诗社、盐城市湖海艺文社社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县诗联协会、县东方诗赋文化研究院顾问。多首诗词入编多种诗刊和多部诗词典籍。作品多次获奖,被授予多种荣誉称号。著有《诗海扬帆》、《戴建中词选》、《建中诗联百家书》等六种专集。被县档案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华诗词研究院资料中心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