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楼观》第七集 养生之道 待续
诵读:幽兰

雨后的终南山,云海奔潮,恍若仙境。
几千年来,无数来到这里的人们都相信,这里就是神仙的居所。他们一次次来到这座大山,期望自己的生命能与天地一样长久,这也许是逐梦的人生,起点也恰是回到终点,在无数次循环往复中长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第七集 养生之道
(陕西•西安)
西安,一座中国西部的大城市,它虽然已不像盛唐时期那样显赫,但是依然繁华热闹。就在距离西安城西南部仅六十公里的地方,在那片叫做终南山的神秘山林中,直到今天还有一群人在过着隐秘的修行生活。
李御清是楼观说经台的一名道医,这一天的清晨,他与往常一样,早课后在终南山中游走,寻找一些野生的草药,因为李御清相信,在这座颇具灵气的大山里,一草一木都拥有着非凡的功效。
在一千五百年前,另一位道家的医生和他一样,也在这座山中寻找着治病的良药和养生的方法,这个人就是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在隋朝末年,因为世道的昏乱,他一直隐居在终南的山林之中,直到隋朝灭亡,唐朝开始。
(唐•长安城)
唐代是一个非常推崇道家的时代,当大唐的皇帝们坐稳江山,开始享受盛世的繁华之时,对长生不老之道有了近乎狂热的推崇。在封建王权的时代里,唯一的真命天子拥有着整个国家、土地、财富,甚至所有臣民的生命都是他的私人财产,可是这些皇帝们却经常在拥有了一切之后,开始变得忧心忡忡,甚至充满了恐惧,因为有一件事情是占有天下的财富和权力也改变不了的,那就是死亡。

(唐•三清殿)
唐代的几任皇帝都曾在皇宫中进行过化黄金冶丹法的活动,上行下效,很多文臣武将也都拒绝不了长生不老的诱惑,纷纷炼丹药、服硫磺,朝野上下兴起了服食丹药的风潮。可是,这些由重金属炼成的丹药从来没有帮助人们实现过长生不老的企盼。
(楼观•药王宫)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曾经在唐朝宫廷中做过一段时间的御医,亲眼看见朝野人士中不少人因为服食丹药而中毒,深知丹药不是帮助人们延年益寿的良药。孙思邈曾对唐太宗说过“宁食野葛不服五石”,丹药的毒性太大,这种炼丹的药方应当立即销毁,不能久留。但是以从谏如流著称的唐太宗最终还是没能听从孙思邈的劝说,五十岁的时候因为服用丹药而去世。
失望之极的孙思邈再一次回到了终南山中,想重新为世人寻找一条通往长寿养生的道路。显然,对孙思邈来说,长寿的秘诀与丹药没有丝毫的关系。
在今天终南山的药王庙里,有一块石碑上刻着《孙真人养生铭》,孙思邈在这部养生铭中说,大怒损伤肝脏之气,思虑过多容易耗伤人的精神,而身心处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才是人养生的重要条件,如果修身养性并生活在理想的自然之中,平常之人亦可达到本来应该享有的天年。
当帝王们和后世的人在追求长生不老的时候,其实道家的先驱们早已经看透了生和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在还没有成为人之前只是气,在死之后化为了气,这是不可改变的天道,必须要坦然面对。
孙思邈在终南山中隐世不出,探究医理,终年一百零一岁。
(终南山)
尽管长生不老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可两千年来,还是不断有人来到终南山寻访传说中的仙人,或是自己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喧闹,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丝平静与安详。
在采完药的午后,李御清要去拜访他的一位朋友,这是一位佛家弟子。
终南山既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佛教八大宗派的创立地。在终南山中,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的修行者,所有人都和平相处。朋友款待李御清用的,是自己栽种的蔬果和用山泉水泡的茶。他们和当年隐居在这里的老子一样,认为回归自然,简单朴素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因为懂得养生的人,不会追求物欲的享受而付出自我本真的代价。——这是终南山中最早的隐居者老子的观点。
老子不问世事,专心于自我的修炼,他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牵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位道家创始人所说的道法自然是什么呢?是后世的人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的方法吗?

(楼观•炼丹峰)
这里是终南山古楼观的炼丹峰。今天峰顶的炼丹炉是明代所建,据说老子当年就是在这里炼丹,最后终于得道成仙的。在今天看来,老子的炼丹成仙只是后世阴阳家们穿凿附会的传说,因为在老子生活的时代里,炼丹之术还没有诞生。不过,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却来自于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三百余岁,以因修道而养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