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罗)氏族人寻根记
文/罗武昌(云南)
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津津乐道的寻根文化、感恩情怀、思乡情结。
有了感恩之心,才能在嘈杂纷乱的世俗中正本清源,保存一份知足常乐的童真,不为别人左右而迷失方向。诚然,万物生长应感恩土地,人类生存应感恩天地,子女孝顺应感恩父母,成长成才应感恩师者,开枝散叶应感恩祖先。因为所拥有的一切,除了自己努力,还有无数人的默默付出。
有关根脉,姓罗还是姓赵,为什么赵(罗)式交替姓,我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只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说过,有一个叫赵文高的南京应天府柳树湾的教书先生,因孩子打闹嬉戏过程中,不小心把财主家小姐推下深井身亡,迫于官府通缉,才从江西一路逃荒到云南顺宁府大寺街落脚,给当地的名门望族罗氏当马夫。当地春节都有贴对联的习俗,因“文生”姗姗来迟,眼看要错过良辰吉时,急得主人团团转,于是马夫便毛遂自荐代书了几副对联,后获得“文生”高度评价而名声大噪,继而被罗氏招为义子改名罗文高,才有这赵(罗)式交叉姓的渊源。实际上,我们的根脉到底在哪里?繁衍了多少代人的历史?族人分布在什么地方?一直都迷雾重重。
为了寻根,早有许多族人曾经跃跃欲试,皆因各种条件所限,均未如愿,只知道先祖赵文高坟墓在凤庆县大寺乡冷水塘,膝下有五子长大成人,其他情况不详。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为了生存族人四处逃散,历史久远加之文化层次等原因,各支系只大略知道自己的脉络,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族“宝典”。幸好我弟文昌有文字摄影之长,又能吃苦耐劳、好学上进、不耻下问,凭借著书立说的责任、毅力、使命与担当,率领24人组成的家谱修编委员会团队,历时三年又六个月,足迹遍布保山、临沧、德宏等地,终于在明故宫遗址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立的《疏通沟渠碑》中找到赵氏族人居住地“柳树湾”之记载。毋庸置疑,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就是赵(罗)氏家族的溯源地。
为追根溯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族人集资于2020年4月编印出版了《趙(羅)式家谱.顺宁府籍》,才寻得正果,可谓功德圆满。
据家谱所载,先祖赵文高父亲叫赵天君,再往上的详细情况已无从查证。因此,家谱是从赵文高改名罗文高躲避官府追查,讨妻在凤庆县大寺街冷水塘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时开始的。为纪念祖先不忘本,才有了连续两代姓罗一代姓赵这种交叉姓的规矩。
文高祖为人谦和,改姓后入籍顺宁府大寺冷水塘,婚后生育五子成人,在冷水塘辛勤耕耘、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繁衍后代。待子女成人后,文高祖逐一为他们完婚,由于生存空间狭小,迫于生计四个儿子被迫拖家带口离开出生地到别处谋生。经商议,老大到秃杉林(昌宁光山)发展,老二到官山(凤庆猪火塘、杞木林、水沟寨)发展,老三留在冷水塘赡养老人,老四到改板山(昌宁联席)发展,老五到勐佑新林(凤庆勐佑)发展。通过十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赵(罗)氏族人经历260余年,已发展到了13代、约500户、2000余人。其中,大支家分布在昌宁县柯街镇大鹿山、勐统镇长山一带;二支家分布在凤庆县大寺乡回龙村的猪火塘、猴子箐、新街、杞木林、水沟寨、荒田山,双龙村大水井一带;三支家分布在凤庆县大寺乡冷水塘、大寺村,勐佑镇新林村、鱼塘村和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光山村,柯街镇大鹿山、勐统镇等地;四支家分布在昌宁县柯街镇,温泉镇光山村、联席村和凤庆县大寺乡双龙村、回龙村杨家寨等地;五支家分布在缅甸、德宏畹町一带。家族成员辐射到北京、江苏、浙江、广西、昆明、红河等地,可谓人丁兴旺。
有了家谱,赵(罗)氏族人基本厘清了自己的来龙去脉。虽然目前与应天府族人相认还遥遥无期,但毕竟搞清楚了13代人的历史脉络、亲疏远近,为族人交往、相互帮衬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我家族史而言,从文高祖为第一代算起,二代祖尚不详实,只考察到与一代祖文高生活在凤庆大寺冷水塘一带,墓碑尚未得到发掘。其子三代祖罗宗廷到今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改板山定居,葬于联席村“发马坡”;其长子罗育琦为四代祖,葬于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灵应寺”;长子罗忠彩为五代祖,葬于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大岭岗头”;其四子罗汉珍为六代祖,葬于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大鱼塘”;其长子罗映章为七代祖,葬于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三角山”;其四子罗先为八代祖,葬于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羊阱槽岭岗”;其次子我父亲罗玉和为第九代,葬于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大团山”;我与大哥宝昌、三弟文昌、四弟学昌、五弟虎昌为第十代;侄儿(女)赵佳、赵伟、赵露、赵丹、赵楠、赵明与女儿赵靓为第十一代;孙女萱萱、熠熠为第十二代;其他家族已繁衍到第十三代。
赵(罗)氏族人秉持“爱国爱家尽忠尽孝,以德修身维护正义”的家训,严守“遵纪守法、民主公正、言传身教、团结互助”的家规,将一个个小家、大家治理得井然有序。目前,家族成员主要集中居住在凤庆县双龙、回龙、大寺、习谦、勐佑和昌宁温泉镇联席、光山,更戛镇老街子,勐统镇长山,柯街镇大鹿山、玉地里、仙岳、英窝、背阴山、大良田,以及北京、保山、畹町等地。
修编家谱、弘扬家风、严守家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趙(羅)式家谱.顺宁府籍》的成功编篡,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圆了族人的“归宗梦”。《家谱》规定书出版之后,族人一律姓赵不再姓罗,并沿用“乾秉晓志宗,恩泽鼎华夏;鹏鸿兴振邦,崇岳蔚仁忠”20个字派,倡导使用3字名,统一字位于中,如第十代赵蔚ⅹ、第十一代赵仁ⅹ、第十二代赵忠ⅹ、第十三代赵乾ⅹ、第十四代赵秉ⅹ、第十五代赵晓ⅹ......以此类推,可用20代约400年。
如今,赵(罗)氏族人找到了根脉,也规定了族人今后的发展走向。只要一听名字,便可分出长幼尊卑、亲疏远近来,从而避免见面时称谓上的尴尬,必然对传承家族优良传统、弘扬优秀品质,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简介:罗武昌,男,汉族,云南省昌宁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大理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绿色时报》《内参选编》《云南林业》《云南支部生活》《云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学百花苑》《中原潮》《大理党建》《大理清风》等传统媒体、主流网站发布作品350余篇,并多次获大理州、市征文比赛奖项,并获“早6点半”杯第三届中国精美诗文大赛三等奖、“关于年味”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云南日报》《大理日报》《兰苑文学》《九州作家》《天下文学精选》《星灯文学》《作家地带》《苍洱文苑》等报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