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书写习惯,就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仍有人坚守着自己的一方“砚田”,坚持用钢笔不辍地“笔耕”, 认为这样“爬格子”,不仅得心应手、文思泉涌,还往往会梦笔生花呢!
著名作家方英文,无论结构鸿篇巨制,还是组织百字小品,都用的是毛笔。方公自己坦言,用毛笔写作时,“有一种风雅、别致,与前贤比肩的陶醉感”。
据说“文坛劳模”贾平凹一直用钢笔写作,他曾说:“我是个笨人,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电脑写作,我是一个写作领域拙讷的手工业者。”
电脑是计算机的俗称,可以高速处理海量数值与逻辑计算,且具有存储记忆功能,能够按照程序运行,服务人类。从20世纪90年代始,电脑飞速发展,到现在,不仅在各行各业普及应用,还走入家庭,成了人们生活中必需、必备的多功能现代化实用工具。
我最早购置的是联想台式电脑,主机加笨重显示器,花了八千多元。由于不会用五笔与拼音打字,一直使用手写板。刚开始使用电脑时,因对许多功能很陌生,不会应用,操作起来别别扭扭,远不如钢笔在稿纸上写字顺手、从容;后来,随着对电脑的逐渐熟悉、了解、掌握,方才觉得还是电脑快捷、方便,逐渐得心应手了。
有了电脑后,我又配置了打印机、扫描仪。打印机主要用于打印、复印纸质文本;扫描仪主要用于扫描照片、胶片(照相底片) 。电脑与互联网连接,不仅可以随意结构文字,还能把自己的文本发送到博客与邮箱里, 或在有关论坛上亮相,传达给社会,让他人也能“见识”到这样的“发表”, 既神速,又不花费邮资,比投纸稿快速经济多了。使用电脑,只需交纳一定的宽带费,便可获得无尽的知识与信息,还可欣赏到好多难得一见的影像作品,稳坐家中,漫游世界,饱读天下大书。
电脑就是古人所预言的“千里眼、顺风耳”呵!我现在拥有三台电脑,两台为一体机;另一台为袖珍“笔记本”, 出门时携带着, 就像随身携带纸与笔。走到目的地,打开笔记本便可涂鸦, 接通电源就可网游,很方便,决不会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精神永不空虚,身心难有寂寞。
顺便说一句,我现在操作电脑,仍使用手写板。这让我一直不会忘记汉字书写,感觉仍在稿纸上结句,还在砚田里耕耘!

拓毅:作家,教育家。生于1955年,榆林市子洲县作协主席,省作协会员。出版有《片石集》《留住乡愁》《乡村物语》《乡村风物散记》《敝帚集》《开河》等小说散文集。取材乡土,质朴深情,典雅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