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 》
文/易 之 中
诗是写来读的。读诗!首先是读其义,其次才是读其字。是先读诗的义与意,后才是读诗的平与仄。

有一位群友,写了一则微信,认为他的读小学的女儿与教小学的老师,都把唐代诗人李峤的《风》的诗句“过江千尺浪,入户万竿斜”的那个“斜”字读作“xie”。这位群友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首诗里应该念“xia”,而不是念“xie”。而且,这个“斜”字与唐代诗人杜牧那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读音一样,都是读“xia“而不是读“xie”。这位群友还因为这个“斜”的读音去大做文章,并下了这么一个结论:“我们应该是传承诗词文化而不是修改诗词文化”。天呐!这顶帽子有点高了。
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远在寒山石径斜”的“斜”字是读“xⅰα”。当时也接受了不读“Xⅰe”。但今天,我却改变了“观点”,我却支持今天的小学生与老师,去把这个“斜”字读“Xⅰe”音不读“xⅰa”音。读今天的音不读古代的音。读诗也应该要与时俱进嘛。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就提出要“书同文”。其目的就是要避免读知的混乱。中国的方块字,有一字多义的“头疼”。这种现状,至今依然存在。中国的方块字,还有一字多音的问题。但在“拼音”之下,已经得而解决。现在只剩下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问题。在拼音与普通话之下,“斜”字的读音基本是得到了统一。至于唐代为什么读“Xⅰa”音?很可能是方言问题,甚至与平仄无关。那个年代,官话与方言还没有很标准的划分。
读诗的关键是读义与意。这个“斜”字,不管是读“xia”也好,还是读“xⅰe”也罢,这个字的义都是解作“倾斜”,不是解作姓氏的斜。今天,大家都习惯读作“Ⅹⅰe”,已经很少再有人去读古音。既然连专家学者都不计较这个“斜”字的读音了,我们何解还要去强人所难呢?!去强求小学生呢?!今天的小学生与教师读诗教诗,能明其诗的义就可以了,不必去强求他们研究古音的读法了。古音的读法,留给古懂先生吧。我们还是去推广拼音与普通话吧。

一理通,百理明。读诗关键是要“义”通,如果义之理还未解通,却去解音之理,恐怕会得不偿失,甚至会出现误导与歧义。大家都习惯了读“Xⅰe”,你却突然间要人家读“Xⅰa”,说不定还会让学生哥们拿不定主意,满腹狐疑呢?!其实,今天读诗,就不应该再提“古音”的问题了。“古音”的问题,把它送入“博物馆”吧,留给专业人士去研究吧。大众的我们,明白诗意,读出诗意就可以了。
2 021.3.12
(编辑语:特发老师作品,抛砖引玉,希望听到妙语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