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西一中有个修东俊
“关于这个曲字的写法,这涉及到均分问题,四个竖画均分空间,最左边的一竖要短一些……”在临西一中实验楼四楼实验室的黑板上,一位中年教师边书写着,边这样讲解着,来自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各兄弟学校及本校的一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称是。
这位中年教师就是该校资深语文老师修东俊,他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指导、书法及班级管理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所教学生进步都很大,全县的中考前十名基本上都在他所带的班级里,深得学生家长和广大社会的好评,在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家长赠送的锦旗。
一、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修老师,一再提倡孩子每天都要写作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利用每个课间休息时间,分期分批地给孩子进行面批面改作文。他所教的学生满分50分的作文,一半以上都达到40分以上,有的竟然高达47分。
针对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无话可说,不知道如何写作文,甚至畏之如虎的现状,修老师引导孩子以时间为线索,把每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四季景观的不同及个人感受变化展开写出来,从而培养了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从而解决了写作内容问题。
针对孩子写的比较笼统抽象问题,文章写不长的症状,他又现身说法地让孩子把所见所闻加些修饰词之类的定语,具体的描述下来,提倡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把细节写的曲折,跌宕起伏,从而使他们掌握文似看山喜不平的写作技巧。这些技巧性的东西,都不是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指导孩子写作的具体实践中。
写景更重要的写感受,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修老师还不断地传授孩子写作秘诀,目前正准备撰写这方面的学术论文。“皎洁的月光……”修老师在课间偶有灵感当即大笔一挥创作了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优美诗篇,从而给了学生以示范引领和标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针对古诗词的学习欣赏,他没有停留在讲解艺术特点、写作手法的空洞讲解上,而是把这些写作手法、艺术特点运用到现场写作上。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地在课堂教学中舞文弄墨写诗吟词、教学相长、师生配合默契,趣味盎然,达到了高效课堂的境界。
目前修老师给孩子分发了特定的作文本,每页五百字,从而简单有效地督促孩子把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查资料、向老师请教写作技巧的积极性,淋漓尽致地挖掘孩子的写作潜能!
二、以尊重唤醒学生,以爱心感化挖掘其潜能
“孩子千差万别,我们不能不承认和尊重他们的差异。务必做到因材施教,务必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让孩子坐下来,教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敞开心扉,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修老师娓娓道来他的师生观和班级管理诀窍。
修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生硬地制定班规班纪,而是充分发扬民主,放手让学生自己指定班规班纪。为了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自我管理中去,让所有学生都建言献策,而且还把被采纳的建议意见注明作者,公开张贴到班级公务栏里,让他们找到成就感,从而自觉地遵守班规班纪。接着又让学生给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定制度,接受同学们的监督。一旦违反了无论师生都要接受做俯卧撑等惩罚,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师生完全平等的班级管理,使得所带班级成为零违纪班级。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更主要的是抓学生的学习。除了常规教学以外,修老师还非常注意“特殊学生的管理”。某个学生一看就是问题学生,不好管理。听到学校有关人员这样的建议,修老师对该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及时的谈心谈话。有次,因为谈心,耽误了吃饭时间,孩子饿着肚子回到教室。修老师从教师售饭口给他买来了丰盛的午餐,孩子带着万分感激的心情大快朵颐。修老师乘机问好吃不好吃,得到好吃的答复后,又因势利导地说,我可不是让你白吃的,以后我老了拄着拐棍找你时,你可得管我好吃的。要想管我好吃的,你现在得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栋梁之才……从此以后该生好像变了一个人,心无旁骛地玩命学习,成绩飞速进步,中考挤进了全县前十名。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是不吝表扬的赏识教育贯穿修老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次修老师针对一个学习中游左右,性格内向学习动力不够明确的学生,在课堂上鼓励他说,我阅人无数,凡是被我看中的人,说以后成什么样的人才就是什么样的人才。我看你就不错,以后准能当县长……。受到这样鼓励的学生,幼小的心灵被唤醒,从而产生了无穷的潜力,目前正在某重点高中的精英班就读,可望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其前途不可限量。
正因为修老师这样的教育教学,孩子们从内心里敬畏他,甚至奉若神明。有的学生居然给他送了“辟邪”的美称,据他们说修老师一身浩然正气,使得他们百毒不侵,成为他们的保护神……
修老师从教几十年,教出了范好强等笔杆子,教出了很多科局长,还有学生担任了县级干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我们教育人的楷模。事实上每个老师都是优秀的,正如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一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是在我们这些教育人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年是农历牛年,让我们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自我崇高的人生价值吧!
2021年3月12日凌晨4:12”于颐和绿洲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