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我家的孩子也像武亦姝这样,有才华、又有气质”叶嘉莹曾说:“阅读中国古典诗歌,既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也真的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每一个中国孩子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都是从诗词开始的,在诗词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精神和思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孩子教育也越加重视,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在整个小学阶段,新的部编版教材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的古诗就达到了128篇,相比之前的版本,增加了87%!由此可见,在孩子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学习十分重要。在学习古诗的道路上,孩子需要“良师”指导,带着他沉浸到古诗的氛围里。李元洛教授拥有深厚文学诗词功底和多年教育经验,让他为孩子们上课,用他的一颗诗心来唤醒孩子的诗心。“李元洛对每一首诗不但详加分析和解释,还抛珠引玉,时常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三,多引该诗作者其他作品或摘句以相印证,有时甚至兼引五四以来新诗加以贯通。”李元洛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是诗人、诗歌评论家、散文家、教授、研究员。元洛先生“青青子衿时”便从父亲的藏书中“感觉到了诗歌的味道”。余光中先生的名诗《乡愁》之所以能够传遍大陆,其首枚“军功章”则毋庸置疑地属于元洛先生。他于1982年率先在《名作欣赏》上发表了评介《乡愁》与《乡愁四韵》的专文,继而又写了一系列有关评介文章,让海峡对岸的余光中及其诗歌走进了大陆读者的视野。后来二人成为摯友,说诗经楚辞汉赋,论唐诗宋词元曲,进而笔酣墨饱,将所述所议化为美文,令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一次又一次地闪光发亮。李元洛教授在诗歌界、特别是古诗词领域名望颇高,任教多年,桃李满天下。代表作有《诗美学》《唐诗分类品赏》等诗学著作十余种,《唐诗之旅》《宋词之旅》等诗文化散文著作十余种。·古代诗人人才辈出,经典诗词多如繁星,孩子学习背诵压力太大?·古诗词离我们生活的年代遥远,诗词描述场景无法和现实相结合,孩子觉得无趣不爱学?有些孩子还因为语文考试中古诗词占据分数比重加重,从而开始讨厌语文这个学科!为解决这些问题,李元洛教授倾60年心力精华解读语文课本必读67首诗词,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古诗课——《千年至美莫如诗》。在《千年至美莫如诗》里,李元洛教授不仅详尽解释了诗词的含义,而且深入联系实际,串联广博的文学知识,文字优美通透,融会贯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孩子轻松理解古诗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李清照和游伴们面对良辰美景,身经赏心乐事,飞觞劝酒把盏言欢,所以游玩到了日落西山晚霞时分“沉醉”的迷失了返程的道路。可能是地理不明,更可能是酒精发生作用,竟然将船划进了荷花深处。众人“奋力划行”,急于在众荷丛中找到归路,竟“惊起一滩”行将栖息的“鸥鹭”。针对经典诗词多如繁星,孩子学习背诵压力太大的问题,李元洛教授以67首语文课本诗词为线,抛柱引玉,串联起100余个知识点及200余个诗人名篇,让孩子能清晰理解,快速背诵,读一首诗等于读很多首诗,一本书贯通数千年文化之美、让孩子爱上古诗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李清照山东济南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2)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4)“溪亭”,可泛指溪水边的亭阁,但宋代济南西城确有“溪亭”其地,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5)李清照的诗写得很好,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千年至美莫如诗》全书篇目全部选自人教版、北师大版等语文教材,可以让孩子们配合教材学习使用,无需增加课外学习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鲁教版七上课本中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北师大版八下课本中的《过故人庄》、苏教版四上课本中的《峨眉山月歌》,等多首耳熟能详的诗篇。李元洛教授的诗文化散文不是单纯的诗歌文字评析,而是能联系到人生、思考、旅行等各个方面,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仅能更深入了解古诗词,且能对人生观价值观有更深的思考。古诗词不仅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还能提升孩子的自身综合素质。1、提升审美:感受每一个字眼的意境,让孩子感受美的熏陶,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语言风格独特,在言语以及字眼的把握上比较独到,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扩大知识面:诗词是作者游历千山万水有感而发,或是经历人间百味真情流露,能够让孩子在古诗词中增长见识。4、 提升孩子的自身修养:诗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以及文化,背诵古诗,是一个提升孩子眼界和格局的过程。5、 增强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亲子之间共同体会古诗之美,其乐也融融,其意也融洽~6、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孩子从小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民族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