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粪蛋”发烧
作者: 王雷 (大庆)
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个词汇,我的家在东北,我们这的人以前常说这个词汇。每年到春天的时候,种地的农民要把自己积攒的牛粪、马粪、羊粪等放在一起用火烧粪,让这些粪充分发酵,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它们的作用。被烧的有马粪、牛粪、鸡粪等,可人们为什么“马粪”单拿出来呢?我也不知道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运用这个词汇的。

当一个很普通的人或一个能力极差的人做出了一件在常人看起来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时,人们常用“马粪蛋发烧”来形容这个人。从这点来看这个词汇应该是贬义词,在诸多被烧的粪中为什么单用马粪呢?
我想这应该是人赋予它的意义,也就是说没有“马粪蛋发烧”这个词汇,就得有“牛粪蛋发烧”或“鸡粪发烧”等。首先是人有了一种心理,然后要有一个载体把这种心理表现出来,这个责任就落在马粪的身上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接受了这个词汇。

但是回过头来细节想一想,这也不可能与马粪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我们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两个字之间总会有音或形上的相似。询问一下有经验的老农,原来马粪不好发酵,哦,原来如此,所以马粪发烧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那为什么又带了贬义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也可能这些粪便是人们讨厌的东西,所以就赋予它贬义了,这但然是我的猜测。
当别人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件事时,我们可以用“马粪蛋发烧”这个词汇来形容;当别人意外地遇到了一件好的事情时,我们也可以用“马粪蛋发烧”这个词汇来形容;当别人做了一件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时,我们还可以用“马粪蛋发烧”这个词汇来形容……总之,这个词汇在我们这里有广阔的市场。

我们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电,所以我们都称赞电的伟大,可是有谁去想过电是怎样到我们各家各户的呢?电不是飞进来了,它是沿着电线来的。我们的飞船之所以能上天,是因为有火箭的帮助。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很多事的时候需要凭借一些东西,也就是需要一些载体,有了这些载体我们才能更好地做事。就如你要到某地去,要坐车一样。而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往往更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而忽视了它的载体。就如没有人去赞美电线的伟大一样。马粪也遭到了同样的待遇,本来就不讨人喜欢,又只充当个载体,所以也就没有人去注意了,有时甚至对其充满恶意。庄子在《逍遥游》中就告诉我们,大鹏再大也需要凭借。在我们生活中谁见了庄子所说的至人、神人、圣人了,我们都是需要载体而不能绝对逍遥的普通人。
不过,我们也得感谢马粪,因为它让我们的一种心理得以宣泄。有一句广告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们的这种“马粪的心理”因为有了这个载体才发泄了出来,我们不能忘恩负义。不光一个词语有其一定的载体,我们人也是有自己的精神与载体的。可以拿来客观这把手术刀,剖开我们的精神和载体,看一看有没有糟糕的成份。那时我们对万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作者简介:王雷,男,爱好清静,忙于俗事;喜欢文学,又一知半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