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生的赞辞(组诗)
黄土台地
东经113度以西。厚积薄发的黄土台地
挖一孔窑洞。诞生的孩子,是诗圣杜甫
堆起个土丘。上面主祭的,是轩辕黄帝
逶迤的北邙山。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破碎不堪的地貌地理
多像祖先额头,纵横交错的皱纹。刀砍斧劈
率土之滨。这里的黄土埋人。贫瘠的年谱,深藏膏腴
收割一茬菽麦。长出一茬黍稷
濡染一条大河的肤色。浑黄无边无际。广袤的流域
信天游与纤夫号子。无不可歌可泣
一片沧桑大地。稀疏的雨水和植被,就像命运和机遇
生与死。都不容易。都是奇迹
及 物
季节,又到了失守的最后关头
一把镰刀,从来就不是一个安详的名词
锋刃磨砺通宵,从农业词典里凌厉出手
无数嗜杀成性的及物动词,麇集部落麦田
大地上的麦子。这些天生的被及之物
命悬生死一线
荆 州
万物是万物的万物。为什么总想,据为己有
天下是天下的天下。为什么有人,裂土封侯
荆州是荆州的荆州。既不姓孙,也不姓刘
江山是江山的江山。那是谁啊,大打出手
春秋大梦,英雄断头。借了荆州,失了荆州
汉 阙
最后的坚持。矗立的石块,垒满府君的头颅
仍然拒绝倒仆,委身尘土
生涯被梦魇无情掩埋。时间却不能吞噬一切
大地的骨骼,从深喉吐出
囊括万物的漏水箭壶。被一方怡悦的隶书残碑
轻而易举地嘲弄唐突
守城城池陷落。守宫宫殿坍塌。守宅宅院荒芜
那就守土。守护灵魂的归宿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风雨耐心地
一笔一笔,模糊生平的叙事向度
终极的匮乏,躲不开的宿命定数。大成若缺
放开中间地带。向死而生的路
南行记
与高速铁路并行不悖的,是一列南北走向的庞大山系
满山干渴的石头,正赶往前方的一条大河会饮
等他把疲惫放到二等座上。侧脸看见四点钟的太阳
歇脚在离山很近的地方。也是一脸疲惫的样子
冬天该来还是来了。红叶卸掉晚妆,萧瑟已是草木的常态
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春梦。醒来的时候他发现
落日搁浅在苍茫山脊,迟迟不肯坠落下去
像是谁放不下的,一桩巨大的心事
滋 兰
养一株兰蕙。几前方丈之地,就是
无尽深远的空山幽谷
绘事后素。纤柔的绽放,像谁微翘的指尖
压住心头万花的拗怒
绕室的足音。萦回一曲天籁。天香弥散
红尘,归宗一盆净土
修 禊
惊蛰之前雨水。清明之后谷雨。多水的节气
洗不去肉身和灵魂的痼疾
秽物层叠累积。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名
像他,像你。又像自己
草木渺远的清香。鲍鱼之肆顾客拥挤
他们面带喜色,顺畅呼吸
濡染白纸的,不是笔墨趣味。积年的污垢
石破天惊。漏下满地锈蚀的酸雨
溱水与洧水。流觞曲水。依旧日夜流淌
洁净的水性,早已去向成谜
洗净万物的流水,如今无法洗净自身
修禊之事,不知从何说起
献 礼
他在持续加力。一点一点地。他把自己举过头顶
高于月亮的潮汐。高于太阳风
他把平凡的世界,一点一点地举起来。高高地举过天空
献给天书插图里的,那个神明
神明睡着了,毫无兴趣。举重的双手放不下来
此刻。他不知道,该向谁献礼
是 谁
是谁在喊立正。大山站得笔挺
是谁在喊出发。河水脚步不停
大山原地待命。至今一动不动
河水奔走一生。至今行色匆匆
河水需要稍息。大山渴望远行
是谁一言九鼎。请你解除禁令
阡 陌
风吹过去,又是多少年
东西叫陌,南北叫阡
陌上谁家年少,白发谁家翁媪
只有脚下的路,没有改变
不管这条路,修的多么现代
不管你是航天,还是航海
只有路上的人,身份不变
路上的人,都是单程过客
早晨出发的人,回不到早晨
黄昏迷路的人,走不出黄昏
跟着太阳行走,从东走到西
太阳重新升起,人没有回去
风吹过来,又是多少年
南北叫陌,东西叫阡
南北也是东西,始发也是终点
阡也是陌,陌也是阡
鼎
说白了就是一口饭锅
赋予的象征意义太多
鼎盛是一锅高汤滚沸
鼎革是饭局换了主人
鼎定无非一家生意独大
鼎峙表明几家餐馆并存
就拼块头,就比封爵
饭锅,越铸越大越伙
就摆出九口饭锅,震慑
一大群馋嘴的脱毛猴哥
吃饭,吃饱饭,吃好饭
争夺,围绕着饭锅开展
你死我活,为一口饭锅
人类,天生的一堆吃货
总有猛男想吃霸王餐
就去问鼎,祸结兵连
一口饭锅,成博彩中心
历史,就是那一锅乱炖
游 戏
斫木的斧头,为何停不下来
推石的手,为何停不下来
既然总要滚落,为何还要推上去
既然桂花正香,为何把它斫坏
随砍随合的创伤,不是创伤
推上滚下的折腾,不是瞎忙
是你不知不觉,就爱上习惯动作
上帝喜欢隐身,没有监工在场
无休止的苦役。快乐的游戏
都是西西弗斯。都是吴刚
月全食
不再是远距离的追逐绕行
百年的夙缘,因果互证
光年内外,一切都有可能
一次完整的拥有,也是
一次无处逃遁的陷落
一次全方位的遮蔽占领
天狗吞噬还是地球阴影
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自然景观还是命运象征
夜航船上,看客等待敞亮
只能旁观天幕上演传奇
无法介入过程,参与其中
黑暗里,喧响着流逝的水声
如果不是天边那几颗星星
今夜,世界差一点堕入无明
梦 天
在一夜最深的睡眠里
他梦见自己变成飞天
捡拾天河边好看的星子
就像小时候光着脚丫
捡拾河滩上好看的石子
他把捡来的星子聚拢
撩着天河水花洗浣
今夜的星光格外灿烂
然后他像散花的天女
掬一捧星子撒出去
夜天开满斑斓的花瓣
醒来的时候他才发现
一地铁黑色的陨石
已经渴死在戈壁荒滩
他想再做一个白日梦
好把冰冷的碎石片
重新送回天河的岸边
真 实
牵着鼻子,抽着鞭子。栓在槽上,骑在背上
拉着大车,拉着犁铧。充当祭品,充当美食
这就是命运啊!这就是人和一头牛之间的真实关系
还没有完。吃过牛肉,喝过牛奶之后,那些个人
开始精神抖擞地磋磨牛骨,雕刻牛角,炮制牛皮
通灵胛骨,占卜吉凶祸福。乌犀角梳,梳理青丝绿云
或者干脆把一整架牛头骨,赫然嵌挂在厅堂屏风之上
借助一头牛,人类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丰收
牛背短笛,让杏花和田园,农耕文明的世纪,充满诗意
有谁会在意,被屠宰的老牛,眼里流出的泪水和恐惧
当牛皮还穿在牛的身上,谦逊朴实的牛们,一次都没有吹过牛皮
那些虚胖的人,一旦穿上牛皮甚至不穿,就吹起牛皮,一身牛气
戏 台
锣鼓喧天之后。台上台下
一样怅然若失
二黄高腔,唱到西皮流水
余韵绕梁三日
一声相公。娘子掩面的水袖
是真是戏,多少情痴
空空如也的场子。冷眼旁观
生旦净末丑,人间搬演
花团锦簇的故事
高 原
云片扯起经幡。大小海子灌醉青稞酒
拔出腰刀。一夜斫碎九座石堡
众神驻跸铁色昆仑。黄土到此,不再长高
油菜花联手雪山,把季节虐到生物钟错乱
星宿像巴掌大的昆玉。黄河说清就清了
春上已经和亲。夏天,就留下来放牦牛吧
三年可以入赘,和可爱的丹珠谈婚论嫁
就是这样。一个孳乳大江大河的地方
海拔压低了天堂。格桑花漫不经心
看你一眼,就把牧群赶到天上
逆 风
听说南浦又起风了。吹面不寒杨柳风
簪花的人,转身隐入水影
这是北地。春天的黄毛风,尘头三千里
使我妇女无颜色,牛羊不蕃息
焉支山,在一首抒情歌谣的期待视野中
拉着祁连山的手,再一次失踪
逆风走进荒漠。此生的可能,也无非是
呛两眼泪,吃一嘴沙,赌一把命
寻找黄河
在黄河边,找不到黄河。找不到
记忆中那条气势浩瀚的黄河
说是记忆,从前并没有来过
可总是觉得,自己是黄河水泡大的
这是旱季,宽阔的黄土河床上
土黄色的浅水,若有若无地流着
即使雨季,河道也经常缺水断流
没有人,真正明白一条大河的干渴
是谁舀走这条大河满溢的水
又是谁,吸干了母亲旺盛的血脉
走了千里万里,才走到黄河边
结果,却把心里的那条黄河弄丢了
于是只好走进太白的将进酒里
走进庄子的秋水篇里,寻找黄河
寻找百川灌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觉
北方的河
到了夏天。河水的汹涌涨势
远远超出一条鱼的想象
须有两栖的蛇,上岸。化身女子
在一个雨天。向谁借一把伞
这里,原本只生长四言诗
生长硕人和静女,桑叶和竹子
不知何时。山坳里已坐等着
一座禅寺。弘法的禅师
水漫金山,还不够热闹啊
有志图王的高人,又赶来讲史
赶来河边筑居。蘸着滚滚东逝水
演义轰轰烈烈的英雄谱志
一条春天的诗河。夏天生长传说
生长分分合合的章回体故事
牵 牛
跟随在时间后面。感觉松松紧紧
有一只手,牵引着我们
就像人牵着牛。牛永远跟在人的身后
有一条草绳,穿在牛鼻子上
我们的鼻子,也被时间穿上,一条无形的绳索
用漏水的耐心搓成。不长也不短
设定的距离,恰到好处
牛用四只脚,脚踏实地,走了一辈子
距离,始终没有消除
始终没有赶上,那个两只脚的牵牛人
就像我们迈开双脚,热情地追随一生
始终赶不上,没有长脚的时间
春 天
石头正在感叹。人性的脆弱,经不起更多考验
采石的锤钎突然砸下来。劈头盖脸
这时天体遭遇黑洞。火种遭遇干柴。飞蛾遭遇灯焰
冰雪的凛然节操,遭遇气温一天天回暖
终于一塌糊涂。然后有了春天
悬 念
1
黄昏是个眼花的醉汉。正沿着小路
跌跌撞撞地往家赶
2
树叶不翼而飞。飞鸟各投林
冬天的窠巢,无处藏身
3
落日一时找不到家。情急之下
一头扎到西边的水里去了
4
母亲的心口突然收紧。孩子的水性好吗
一口气,能否憋到明天早晨
白 发
远一些,再远一些。镜头摇过意念
时空无限提前,无边延展
比车轮还快。比鸟翅还快。比飙风还快
赶在符咒和诗歌前面,濒临遥远
月亮第一次照耀。花朵第一次含苞
嘴唇第一次,绽开语言
一代又一代人。扬起的头颅指向穹窿
眺望的眉睫连着天边
拔下一根早生的白发。地平线上
横卧一座白马雪山
赞 辞
宣纸太薄,水墨太晕,写意太过随兴
工笔细描,太多装饰的形象工程
需要一张画布,刮刀排刷,油彩层叠涂抹
世代累积的原型,难以违拗的天命
那些由明转暗的,大面积的黄。谷穗和黄叶
那些风风火火的,大面积的红。黄栌和红枫
闲逸的笔墨趣味,无力表达它们的内心需求
宣泄和释放,长期郁结的感情
深秋的故国风物,一点也不像写意的宣纸水墨
大地是一幅油画。质感异常厚重
司仪熟悉的赞辞。缘此变得陌生

杨景龙(1962.12—)笔名扬子、西鲁,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安阳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学研究,兼事诗歌创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部。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