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从远古走来,提着灯,照亮人们的心里。在华人文化里,元宵节是灯节,外国人把它意译为Lantern Festival。一盏灯照亮一隅,万盏灯今晚不约而同同时点亮,照亮华夏大国。“花市灯如昼,灯与月依旧”,万家灯笼齐挂,举国升平同歌。

灯给人光明,给人美好和浪漫感,元宵节也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天晚上,人们逛灯会观灯,最是有情人约会分享浪漫爱情的好氛围。跃动的灯,点燃心里的愉悦感和无限憧憬。这天晚上灯笼带来的烂漫胜景,用文字无法表达。家乡的牛皮灯影戏《三下阴》就是讲元宵节晚上的观灯场发生的事情,清楚记得里面有句包公的唱词“正月十五去观灯,店小二害死了柳金婵,把人命推给颜查散”。人们住店观灯,可见场面的盛大热闹和在人们心里的重视程度。

在家乡,元宵节是一年最隆重的节日,超过除夕。这天晚上,几个邻庄的秧歌队集中到一起同庆祝福,人山人海,老幼同往,盛况空前。一直唱到深夜,秧歌正式歇马,道具箱帐该烧的烧该收的存放起来下年再用,年才算正式过完。
从小到大,记忆里关于元宵节的几次情景无法忘记。一次是我幼时,估计不到十岁。这天晚上我们庄的秧歌队也出庄表演,我很想跟着去,因为雪厚,母亲不让去,拉着我和嫂子三个一起站在场边看,目送秧歌灯笼走出川口,锣鼓声把我急哭。母亲安慰我说不跟秧歌队,自己在家里点灯盏。才想起来这天下午,母亲和嫂子忙碌捏灯盏,就是用粗谷面捏个小圆柱,上端有个小窝,里面可以盛油插棉签做的小蜡烛。有几十个,蒸熟后每个里都滴几滴油,棉签在里面蘸油插上去,晚上放在院里屋里的各处重要位置,灶王爷,院中央的土地爷,厅房狮头下的天爷堂,屋内的粮食仓,院外的牲口圈等,碾麦场中央还有个特制的麦摞形状,上面插祭祀用的正规大红蜡烛优待丰收神,一个个全部点着,院里院外屋里一片灯火通明,跳动着无数个美好,跑这个前看看跑那个前看看,忘记了不让跟秧歌队出庄的憋屈,激动得不得了。各处灯盏燃尽后,母亲拿出来几个给我专门特制的,比分给哥哥们的大很多,上面的棉签蜡烛也大,摆在炕头点着,趴着近距离观看,心随灯跃,幻入天际,过个难忘的元宵节。

此后的元宵节没什么深刻印象,节日带来的欢乐主要针对孩子和童年。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元宵节也无法忘记。这天晚上,我们已经开学到校,刘福等几个室友结伴去兰州小西湖观灯。大城市旅游景点的元宵节才是真正的大场面,人多灯多。不过因过于拥挤,没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情景,只是图热闹罢了。
工作后的西北铝加工厂经济实力强,对元宵节特别重视,每年全厂各单位都为庆祝元宵节制作各种形状,造型和贴花精彩绝伦的灯笼,挂在俱乐部前的大道和西铝公园里,一到下午,附近半县四路八方的人都来看,热闹非凡,有拄着拐杖的老者,有几个月大抱在怀里的婴儿,成全县该年春节的盛况之一。
夜幕下灯会悠悠开幕,人越来越多。看那些灯,有的像雪花,有的像梅花,有的是龙凤,有的是金鱼,有的是燕子,有的是星星,有的是月亮,有的是飞船,有的是农具,有的是爆竹,有的是火焰,有的五角形,有的三角形,有当年的生肖灯,有浪漫的童话灯,有大红的宫灯,上面龙头挂着中国结,有精巧的民间灯,上面贴着谷仓剪纸,有的写上洒脱的书法,有的画着迷人的山水,有的展着韵味无穷的灯谜,有的刻上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彩绫绸缎轧制的,有珍贵实木雕成的,集巧夺天工之手艺,凝鬼斧神工的匠心,有的在转悠,有的在跳动,有的活灵活现,有的忽明忽暗,还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制作了几架飞机模型的灯,小朋友们排队坐在上面飞旋照相。
整条灯街人山人海,接踵而行,议论声,赞美声,惊叹声,嘘嘘声,咂咂声,声声不止。一灯一世界,灯多赛星河,灯众妙毕备,人流连忘返。深夜工会组织的烟花表演把观灯氛围带到高潮,各种造型色彩的烟花奔向天空,或驻或动,或升或蹦,异彩纷呈,地上烟花此起彼伏,天上明月交相辉映,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掌声欢呼声口哨声雀起,欢乐激动祝愿一份份随之绽放在新年的星空里。
这多年,元宵节都在外省大城市上班,城市本不是品传统味的地方,更何况,节日本是家乡的味道。
今年的元宵节在广东台山度过,江门工会给我们就地过年的外来人员免费分发香米清油以及台山景点参观券,一份份温暖流进心里,胜如家乡观灯,温情就是家乡味,又难以忘记。
2021年元宵节于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