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农村和农民
文/休闲老农
春回大地 麦苗返青
红花绿柳 布谷声声
我们说 农民在忙着备耕
没有 他们什么也不用做
不喂骡马牛 不修犁耙耧
他们仍专心致志地出去打工
到时候 只须摁几下手机就行
于是拖拉机在田里耕地
播种机在地头路上静等
抽两袋烟的工夫
地块变得松软平整
播种机开到地里
霎时间播种完成
下午修修泠沟 扒扒畦埂
第二天又返回工地打工
这就是春种春耕 一天就行
六月的烈日火烧着脸颊脊梁
杜鹃鸟唱得麦梢发黄
我们说 农民在为准备三夏而忙
没有 什么也不用做
不备口袋 不备粮仓
不磨镰刀不轧打麦场
他们仍平心静气地在外
或修公路 或在拉砖垒墙
到时候麦子熟透才回来
只须手机摁几下
收割机立刻开进金色的海洋
运粮车和播种机已等在路旁
收割机像船儿
一艘艘游弋在麦浪
像游龙戏水
把金黄的麦粒喷洒在运粮车上
一个小时后 一片麦浪宣布消亡
妻子随车过磅结账
丈夫跟机播种夏粮
第二天开泵就浇蒙头水
保证出苗整齐又快当
第三天进城打工走
见路旁的小麦已全部割光
正式宣布夏收夏种战役胜利收场
白露过后 秋风送爽
谷子垂首 玉米开膛
豆子落叶 高粱红了脸庞
我们说 农民要准备三秋大忙
没有 什么也没有做
只有女人到地里转一趟
到时候了 一个电话
——快请个假 回来帮忙
采摘带粉碎的机子横扫青纱帐
收获的玉米大豆和高梁
都运进储粮大户的粮仓
秸杆成粉末肥了土壤
施肥耕种都是机器
最多用上三天时光
等到一星期再来看
排列整齐的麦苗
顶着晶莹的露珠迎接朝阳
平日里 管理追肥和浇水
还有喷药除草诸多事项
都落在妇女和老人身上
尤其是中年妇女忙上加忙
在家照顾老人 洗衣做饭
还接送孩子上学堂
忙赶紧下地干活
去挑起农业生产的大梁
腾出青壮年的时间
去到基础建设单位或工厂
挣钱去支撑
家庭盖房结婚大部分花项
农民都会算笔账
每亩地一年的收入
扣去机械作业费
扣去种籽化肥农药水电的付账
把农业用工白搭
剩下的 连打工六天的工资都比不上
只有菜农 花农 养殖场
守候在村 春夏秋冬天天忙
行情孬 一年白干也常见
行情好 比出门打工还要强
因此近年来 土地转包大时兴
种粮专业合作社
将是今后农业的脊梁
机械化的发展
促使农转工的速度快步增长
从公路奔驰的汽车
到城乡的平屋楼房
从市场的大小摊位
到机关单位的保安门岗
还有散布全国各地的公路桥梁
无处不有农民工的身影
无处不有农民工的汗水流淌
他们成了国家基础建设的主力军
是增援壮大工人阶级的中坚力量
还有各行业的农民企业家
和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都在为民族复兴发热发光
明知种地收入微薄
但留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
多收入一点总比歇着强
勤恳劳作 顾全大局
仍然让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这就是现在的农村和农民
真实的现状
有一天土地大部分集中
经营管理会更便当
又省去多少油电和劳力
去支援国家其它事业的兴旺
这是几千年来
我们农耕民族
空前未有的转型
和最大的改革开放
农民在党的指引下
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闭门造的车很难合辙
瞎子摸象很难了解全面情况
不在农村的人看不到农村巨变
不接触农民难认识他们的
勤劳智慧和淳朴善良
有时间到农村走走吧
去看看农村新气象
它并不像有些人歌颂的那样好
说农村是世外桃源
说农村是人间天堂
其实它比城市人收入低
也没有铁饭碗的生活保障
一旦有天灾人祸降临
还要靠国家和亲友互相帮忙
但也不像有些人诋毁的那样糟
说农民多么的愚眛无知
农村多么的落后肮脏
到农村走走吧
看一看 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上
在蓝天白云的配衬下
矗立着一座座崭新的村庄
在绿树簇拥的村庄里
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街道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
看一看无人机在碧野喷洒农药
看一看撒肥车在大地悠悠奔航
看一看蔬菜大棚的毡毯
是电动机把它徐徐卷上
看一看农民的衣食住行用
是不是比以前大大变了样
看看那新脱贫的人群
是否告别了穷乡僻壤
再看看阅览室和人民广场
听听学校的读书声朗朗
你就会发现
农民是在和全国人民一道
挺胸阔步在
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上
你就会知道
农村是沧桑变化最广最大的地方
2021,3,9日
作者简介
王恒昌,笔名王茵,网名休闲老农,石家庄市藁城区人。自幼喜爱文学,在国家三年暂时困难时期辍学回家务农至今。上世纪80年代曾在市区级文学杂志发表散文,小说,民间故事数篇。2014年出版诗集《绿野》,2017年曾主编藳城区《织锦村志》。近年来在纸刊和文学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十篇。作品多为农村题材。现为遗风文学社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