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太(辽宁·邱明会)
结婚这么多年,很少下厨房。昨天,我突发奇想,要给爱人烙油饼。她很高兴,在微信里回我“好的,辛苦”。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有惊喜,因为这么多年很少给她做这个。
和完面,正当我就要烙饼的时候,爱人回来了。她说她炒菜,我说你进屋躺着吧,我自己来。她没有躺下,做别的去了。我一个人烙饼,娇黄的油饼一锅锅烙完,开始炒菜。都摆到桌上了。她走过来拍照、发朋友圈,跟朋友晒幸福之后才开始品尝我的“手艺”。
吃着吃着,我想起了以前吃油饼的事情来了。那是大约我六七岁的时候,母亲烙油饼,我吃得特别香。母亲烙饼是最拿手的,一般的女人是比不上的。母亲烙的油饼有三大特点:软,筋道,特别起层。而那一天烙的油饼不多,当天的晚上就吃光了,第二天上午我还惦记着油饼,当时只有我和姐姐在家。我向姐姐讨要说:“我要吃大整”,姐姐说没有了。“大整”就是大饼,是我对大饼的专称。我不相信姐姐说的话,还是一个劲的磨。姐姐问:“在哪了?”我说:“在鸡架里了。”姐姐就背着我到鸡架边上。我哭着说:“不是这个鸡架,是屋里的那个鸡架。”姐姐笑了:“那是碗架,不是鸡架。”到了我说的“鸡架”,打开门,里面只有碗筷,根本没有吃的,我才算是罢休了。可是体格弱小的姐姐已经被我折腾出汗了。姐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看看给姐姐累的!”我不做声,姐姐把她手上的汗水往我的小脸蛋上抹了抹,微笑着说:“你就是能欺负我。”
后来大了,自己能做饭菜了。一天我独自在家,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就和面烙了几张油饼,可是吃起来硬、不起层。有一天家里来人,跟妈妈探讨烙油饼的事情来,我听妈妈介绍说得把饼摔一摔,起层效果才会更好。
在学校住宿的时候,星期天回家,家里没有人,我就自己烙起饼来,按照母亲说的,得“摔一摔”的方法,我把豆油倒进锅里,拿起擀好的饼坯子向油锅里一摔,油四处飞溅,溅到我的脸上,饼还没有熟,我的脸上的肉皮有几个小点点就可以吃了。于是不敢再摔了,烙出的饼还是不像母亲烙的那么起层。饱吃一顿,剩了十八张饼包起来带到学校,不一会儿就进了同学的肚子,没人说好,也没人说坏。我的心情有点不好。本来够我吃两天的主食全没了不说,还一个字的评价都没给,窝囊!
后来回家时,亲自向母亲请教怎么“摔饼”。母亲告诉我说:“是烙完了再摔,不是在油锅里摔,而是在盘子里轻轻地摔,也可以用筷子夹着饼,把饼竖起来,用铲刀轻轻地拍几下就起层了。”我恍然大悟,和了点面,在妈妈指导下,烙了十来张油饼,这回真的跟母亲烙的水平差不多了。母亲边吃着边说:“面和的有点硬,烫面少了点儿,烫到九成为好。”我问“要是全烫了呢?”母亲告诉我说:“全烫了也不好,太沾手。你这面估计也就是烫了六七成,所以有点硬。”
妻子问:“你想什么呢?”我回过神,说:“想起了从前烙油饼的事情了。”妻子早就听我讲过这些往事,也就不再追问,说:“快吃吧。你的烙饼手艺算是祖传的了。”是啊,这一辈子厨艺的活中,烙饼是我做的最多的,我跟饼好像有着天然的缘分,今后的生活中,还不知道得烙多少融着妈妈味道的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