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爱情
文/王晓棠

那一年夏天,暴雨过后,玛依拉的爱情萌发。她来到塔里木河上游,望着阿克苏肥沃的土地,没料到这里竟有一片胡杨林,她身旁有一棵胡杨树,估计可以几人合抱。它的根须有冒出无数棵小胡杨树的样子。路在前面中止。她想像着前面走过来一个少年郎。她想,要是嫁人,就嫁给一个热情的少年郎,不仅要会弹奏,还会制作冬不拉的人。她望着胡杨林,想像着少年正拨动琴弦,草原上淙淙的泉水、凊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疾行的骏马仿佛都跃然眼前。曲子回荡在胡杨林。那一刻,玛依拉的心似乎也飞了起来,期待着少年郎的到来,她不顾一切地歌唱起来。
许多年以后的夏天,那棵胡杨树下,已没有了美丽的身影,却坐着一个忧伤的老人。
老人眼角的皱纹,难以湮灭岁月的沧桑。
当年,从老胡杨树根旁边发出的某一个嫩芽,已经长成了神奇的大树,暴雨过后,仿佛也在悲伤地哭泣。老人怀里抱着心爱的冬不拉。据传,当初他在胡杨林的那一头,听到一个姑娘在歌唱,他顺着声音找寻而来,却只看到一条细细的皮鞭,挂在树上随风飘荡。
只有声音绕梁。久久回荡。他在梦里也听到同样的歌声,是姑娘在歌唱。声音清澈动听。于是他骑上骆驼,带着冬不拉进入胡杨林,兜兜转转后,他走出胡杨林时,已变成了一个白头发的老人。一眼看到那条细细的皮鞭,和那天看到,梦里梦到的一模一样。他走进胡杨林,来到那棵胡杨树下——皮鞭随风飘荡。他知道那天的歌声来自这棵树下。他的头发越来越白,英俊的容颜被风沙掩盖,心中的火焰却依然如故。
空气很安静。突然,耳边传来清澈动听的歌声。很远,又很近。
创作谈: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爱而不得的事情了,但每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心中还是会有一阵触动,或许他的故事触动到了自己心底那块隐藏最深、最柔软的地方,把我们在人前的坚强一把推开。我想: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不是你拒绝了我,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却没有勇气像你表达我的心意。
在青春里,在我们准备出发的路上,将会错过一些美好的风景,这是我们成长的代价。也终有一天,那些失去的,终究会以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到我们身边,那些美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是一无所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无需华丽铺张,无需大加修饰。人间至味是清欢。
愿大家的生活常温暖 ,日子总是温柔又闪光。
[当代闪小说名人堂王晓棠论]
读《寻找爱情》有感
文/梁闲泉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原,中间是一个女孩,一个男人。文章清奇而且悠远,诠释了人生宿命般的一个命题:人生就是一场寻找,就是一个过程,不必哀叹于两手空空,这过程不就是一种美嘛。
凄美,有一点。实则所有的艺术表现里,凄美才是绝顶的美。比如苏子的《赤壁赋》,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寒蝉凄切",甚至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这一切感叹的由头,全由于作品流淌的忧郁的调子,一切大作品都是忧郁的,因为这人生的本质契合。
文章的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显然要弱于错过,这种设计深深拨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琴弦。
诚然,文章构思、主意上十分出色,但语言上,尤其是开头部分的前三句,读来尚感担心,有点生硬,当然,我这是极苛刻的要求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大作品的坯子。但第一眼的标题,就起了疑问。标题似乎限制了人们的发散思维,因为人生并不仅仅是“寻找爱情"的,还有生存的意义?
可否去掉过于显露的"爱情"两个字,而以某种象征物代替或换一个什么词似乎更辽远些了吧。
王晓棠愈来愈具大家风范了,祈一直走下去。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增添更多的风景。谢谢你已经做得这样好。
2020.5.5杭州
作者简介:
王晓棠,笔名海棠花,祖籍河北邯郸,现居京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研究会闪小说委员会委员,闲泉文学专业平台副主编。作品散见于《新华网》《微型小说月报》及网络。小说、散文及诗歌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有作品入选各类年选精华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