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灃,原名萧代奎,四川金堂人,1976年生,号“怡斋主人”,“韩滩赏梅人”,“西蜀清江野人”。粗通文墨,耕读交友,率性厌伪!幼承祖风,喜儒释道三教思想及传统文化,愛好颇众!犹致力于古文、格律诗词研究!因此,长期见嫉于俚文之辈!成都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会员,成都吴芳吉诗词研究会会员,金堂县韩滩诗社会员,金堂县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金堂县太极拳协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协会会员,金堂县道教协会代表,四川省萧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七古叙事诗.
廖观音传
赏梅人/萧沣
(注:廖观音者,清末四川地区义和团红灯教教首,反清灭洋、杀富济贫之女英雄,金堂人。主要活动于金堂、华阳、简阳、仁寿一带。曾率数万队伍驻扎金堂清江火盆山,与清兵作殊死搏斗,最后遭叛徒告迷被缚,十七岁英勇就义,临刑前骂慈禧是大奴才,骂四川总督岑春煊是小奴才!)
清末世衰灾祸连
洋教广设掠民田
朝庭腐败更鱼肉
华夏纷纷起狼烟
义和团兴庚子岁
反清灭洋振坤乾
蜀中大旱民失所
欲拯苍生红灯传
浩浩声势督抚惧
廖氏观音噪四川
观音祖籍广东省
祖父三元挥铁拳
击败英军谱青史
逃灾西蜀石板滩
观音排行呼九妹
灵巧善良族人欢
自幼习文又练武
保家卫国入乡团
同场拳首曾阿义
鼓励九妹杀贪官
九妹乐助团众苦
人赠“观音”解危难
设坛控诉清庭罪
壬寅起义共揭竿
华阳县令龚子蔓
派兵围剿逞凶残
红灯军胜捣县府
又砸教堂并耶坛
川督奎俊甚惊悚
急调兵勇挽狂澜
华阳再胜唐致远
朝廷始恐西南安
又遣骁将靖蜀事
马维骐到不下鞍
观音审势未曾惧
川主庙上誓旗幡
声言抗粮均贫富
愿为劳苦伸仇冤
联和东南李熊部
更有西路义军援
谋划北破龙潭寺
而后直抵蓉城垣
龙潭寺镇清兵去
龙潭寺场火烛天
成都风闻义军勇
官兵惶恐不敢眠
武将胆怯闭门户
文官陈璚领兵权
九妹知兵善埋伏
陈璚中计肝胆悬
奈何枪炮太猛烈
义军死伤仅周旋
临危商议撤兵事
退保石板滩求全
清兵追击杀无辜
九妹率众转金堂
金堂团首唐顺之
深知韬略正道彰
伙同九妹谋义举
各路会师清江场
北河水涨涛声急
火盆山上旗帜扬
奎俊增兵三水关
高维寅悍逞猖狂
义军练武黑神庙
提兵包围欲之伤
九妹调虎离山计
引诱高兵至清江
清江镇上义军隐
两翼杀出不及防
官吏十九皆击毙
河水为之变血汤
观音计剉高司马
兵围三水不徬徨
奎俊再调陈璚进
冬瓜大炮关内藏
义军攻关损失重
撤避清江减伤亡
队伍再聚火盆山
孙烈全领水师班
炮船抵达双江渡
上岸沿江入伏圈
观音手把红旗舞
短兵相接杀敌顽
孙氏头颅斩山下
以祭死士壮军颜
全川文武为之震
陈璚领兵围若环
火炮火珠猛轰炸
火盆山上义勇艰
刀剑虽利不能敌
殒命九百少生还
青禾被俘张仙死
余者三千闯敌关
北河暴涨犹强泅
翻山越过苏家湾
谋定撤消西北计
化整为零非等闲
越过重重密封锁
灵活突击尽杀豺
九月奇袭总督府
义军二十如耍街
连毙清将闹都市
机智撤退南门阶
总督悬金捉九妹
纷纷枉杀惶人心
惨绝人寰因功赏
殉者皆非廖观音
清庭再调岑春煊
取代奎俊祸患临
剿抚并施攻心策
瓦解义军势渐沉
叛徒出卖观音迹
洛带镇里竟被擒
押解成都无惧色
临戮不饶围者钦
怒骂总督与慈禧
小大奴才兼兽禽
褫光上衣满街示
正义凛然不可侵
下莲池上一刀斩
鸣乎蜀中万民哭
十七事迹震九州
十七英名书帛竹
十七女儿不柔弱
羞煞须眉徒奔逐
英雄怀恨化痛悲
革命中华振龙族
可怜故事堪壮豪
竟少君子写心腹
百年之后萧郎生
闻名查史彻夜读
写成古风百多行
愿使芳名千载馥
(辛丑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