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年少
作者:肖建莹
我书架上有几本大学时专业课的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从大学毕业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没舍得扔掉。今天收拾书柜,拿出来翻一翻,发现里面夹了大学时,老友邮寄给我的书信和明信片。
那是一位已经相识十六七年的老朋友,是我人生到现在认识的最优秀的人了。我们在初三时候同学期转去肇州三中同一个班级。那时对他的印象,就是我每天早上背着个大书包默默地往学校走,总能看见他盘着个足球,手里卷本英语书,顶着阳光一路从小公园走过来,一副阳光好少年的样子。那时我转学后根本跟不上课程,数学极差。他却学习极好,第一次考试便是年级第一,以后次次第一,惊艳了所有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谊,初四那年的整个冬天,我们串坐到教室的右后方,变成前后桌,渐渐熟悉起来。每天他帮我和我同桌讲解完数学物理化学题之后,我俩就偷偷传纸条偷偷聊天。聊曹植的《七步诗》,聊钱钟书的《围城》,杨绛的《我们仨》,每每聊到共鸣,他会眼神晶亮的看着我,惊喜的问:“你认识他?你知道他?”有时老师提问我背课文,他便偷偷把书打开放在背后,让我照着念。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还是觉得特别的开心,回忆里全部都是紫丁香的气息。
后来便是忙着中考。那期间他参加各种国家竞赛,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数学竞赛三等奖,还没参加中考就被大庆实验高中要走了。中考后同学们回学校聚会,遇见了他,觉得他更高更清瘦了。那天我们都兴高采烈的说了很多话,走出校门分别的时候,他和同学们挨个握手再见,轮到和我握手时,他重重的握了几下我的手,疼的我叫出声来。他笑嘻嘻的和我再见,从此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高中我在肇州,他在大庆实验的尖子班。高中三年我们每个月通一两封信。他在信里告诉我实验那边学习压力极大,班上每个人都是要考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告诉我最近喜欢上了球星劳尔,偷偷熬着夜看06年德国世界杯。而我则是在信里告诉他郭敬明的书真难看,可是我看完还是哭了;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真好;我的语文成绩又得了年级第一,写的文章被语文老师拿着挨个班念。偶尔我们也打电话,用我家的和他实验高中宿舍的,互相鼓励加油。但是每次打我爸妈必在另一个屋的电话里偷听,我爸还偷偷打听他的家世人品,还是我爸告诉我,他家世良好,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我十分生气,问我爸,如果世界上还有比我俩还纯洁的男女关系,你去给我找出来!我爸要是知道后来我拖到29岁“高龄”才出嫁的话,当时肯定会多多支持我和男同学们打电话的。
大学我去齐大学了历史,他毫无悬念的以高分考去了上海,在交大读电子信息专业。这时我们身边的朋友,经过如水的时间的洗礼与筛选,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人断了联系,有人悄悄地退出了我的生活,只有他默默地还在。这时的联系反而更密切了。大学我常泡在图书馆里看遍所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谋杀案,看遍图书馆一楼红学家们关于《红楼梦》的解析。他则忙于学习和保研,每天互相发发信息,每到六一和我的生日,他必会发来祝福的短信。他的生日我也总是准时送上祝福,然后问他一句:“初吻还在呢?”他回,“还在,没人喜欢我。”大学四年年年这个答案。10年他去上海世博会做志愿者,其实那时每天QQ短信飞信校内网,联系非常方便,他却还是郑重的邮来世博会明信片和礼物,说是主办方送给他们,让他们邮给自己最想分享的人。他一直坚定不移的相信,我有才华,有能力,会写出最好的侦探悬疑谋杀小说。
我们共同的朋友总是问我,为啥你俩不在一起。我们这个初中班级有很多对同学后来成为了情侣,也有很多对同学结了婚。可是我实在是舍不得破坏已经十年的友谊,觉得这段友谊很珍贵。而且我很自卑,从小到大,我妈脾气暴躁,每天都在辱骂我,每天都在骂,每天当着众人骂,还经常打我。她从来不骂我弟弟。这让我从小就异常自卑,晚熟,自我认知极低,不敢争取任何好的东西。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丑,所以总觉得不够优秀,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就算后来考上公务员,嫁给了先生,我也觉得及其自卑,觉得配不上先生。
大学毕业那年7月,他本校保研,上海交大本硕连读。我回了肇州,准备考研,我的大学同学很多考去了吉大历史系读研,那时候只有他和我爸支持我考研。他说,去吧,我等着你。等你去了吉大,我去找你去长春滑雪。11月,父亲去世了。我知道,再也不可能读研了。母亲完全崩溃,催促我赶紧南下打工养活自己,弟弟怕父亲的丧事耽误自己结婚,心急火燎的要在父亲烧三七后订婚结婚,被舅舅骂的狗血喷头。看着乱成一锅粥的家庭,我就知道,再也不可能读研了。
后来我去大庆一所中学上班,每天默默地教书,他边读研边给导师做助教带本科生,我们的生活像平行线,平静的向前滑行。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研究生毕业了,被本校保送读博,本硕博连读了。他刚刚和同学去了台湾毕业旅行,我问他,去了诚品书局吗?我心心念念的诚品书局。他说,去了,而且带回了礼物给你。那明明是我要的生活啊,去逛台湾的满是小吃的士林夜市,去逛台湾最出名的诚品书局。
那年是14年,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他家早就已经举家搬到大庆,放暑假在家。而我学校课程刚刚结束,放假了。他天天打电话找我,出来啊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逛书店,一起去酒吧看世界杯啊!可是我根本不敢去,我们两家距离那么近,打车不到十分钟,可是我自卑到不敢见他。那时候我刚刚减肥成功,在屋里猫了将近一个月,皮肤极白,头发烫成中分大波浪,所有见到我的人都说我好看。可是我觉得我很丑,很自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根本没有见他的勇气。我们共同的朋友着了急,那姑娘给我打电话说,要不然你把电影票让给我成不成,别浪费这机会,我和他去看电影!那个夏天我一拖再拖,自己默默地在屋里呆了一个月也没有去和他见面,直到开学他又回去上海。
后来就是他读博,我考公务员。有一天他发微信给我,告诉我他找女朋友了。我问什么样,他说是北大的研究生,“是个才女,喜欢写东西。”他说。
后来就是他博士毕业,留在上海,和北大才女结了婚。而我被永远的封印在了肇州。别人介绍过几个相亲对象我都不满意,直到后来我遇到了先生。先生和他惊人的相似,骄傲,优秀,洁身自好,挑选伴侣及其谨慎严格,把女生的靠近当成被占了便宜。除了相亲没有过恋爱史,一次都没有。曾经有开发商的女儿开着豪车找他玩,想交往,他不同意,把婆婆气的在屋里直骂人。
“这是我在肇州能挑到的最好最优秀最英俊的男生了。”和先生在一起后我发微信给他报喜。
后来我们都分别有了宝宝,对女儿我及其珍视,一下子都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她的长相非常和我的心意,又甜又乖的,情商高还懂礼貌,我可舍不得打一下啊。我一定要让我的女儿知道,她是优秀又漂亮的,值得世上最优秀男孩子来追求的女孩,她值得。
那天看他发的朋友圈,也在为孩子教育问题发牢骚,我被逗乐了:“两个学霸的家庭也愁孩子学习好不好啊?”我和他说好,将来我闺女去念上海交大,好歹有个熟悉的舅舅在学校,也算有个内部人了。
十七年了,我们经历了写信,电话,手机,短信,qq,飞信,彩信,微信,朋友圈,通讯工具不断在变。有些空间,手机的照片,信息,都遗失了。可是你看,这张明信片,就这样神奇的出现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我的青春,小半生。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每当想起,便会有紫色丁香花瓣飘落下来。
翻看朋友圈通讯录,可以联系的老友那么少,并不断在失去,成人的世界交友还那么的困难,十七年的友谊,十六岁时认识的那个人。如果有,就珍惜吧,夹在一本,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里,和纷纷扰扰穿越千年的历史一起,珍藏起来。

作者简介:
肖建莹,女,80后机关单位捉刀小吏一枚。闲来读书明古意,无事走笔书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