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爱情诗经‖《此情可问天》、组绝《伤春》、《相思两字嫁凄清》、《半阙倾城化骨诗》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组绝·伤春
文/怅望秋水
<一>
残红擘鉴淡桃妆,落絮伤怀也醉殇,
十里关山箫啭泪,子规啼瘦病潇湘。

<二>
残红擘鉴淡桃妆,半卷曦风惊小窗。
又是一年花落去,何时宝鉴整红裳。

<三>
落絮伤怀也醉殇,梨花瘁地乱榆桑。
满樽绿醑九分泪,烟雨一分碧庾郎。

<四>
十里关山箫啭泪,闲庭翠看落花悲。
愁云冉冉横塘路,望断天涯君可回?

<五>
子规啼瘦病潇湘,秋水阁眸幽暗藏。
若梦浮生弹指过,伤春归赋调宫商。

评论人“淡泊”老师 鉴赏《组绝·伤春》:
组绝,具象焊接抽象,无形化作有形。
如:
落絮伤怀也醉殇
何时宝鉴整红裳
烟雨一分碧庾郎
愁云冉冉横塘路
秋水阁眸幽暗藏
这些警秀之句,使抽象无形的情思直接转化生动具体形象。就像吴文英的“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以“轻絮”比拟“羁情”,形象生动,十分贴切,使读者可见可触可感。秋水君的组绝无不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如“醉殇”的情怀以“落絮”作拟,就更为形象逼真。这种手法认为寄情于物,使无声无息的意象有了生命,有了情感,诗家常言人物通融,人物合一,睹物思情,睹物感怀,这,来源于诗歌的“比兴”传统的技巧。运用这种手法,常常增强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我最欣赏也常善用这种手法写诗填词。当然,赋物于感情、赋物于生命,还要考虑到理趣和机趣,前者更为重要,南唐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就是十足的理趣和情趣。秋水显然懂得这一点,并出色地运用到组绝中去,将“伤春”的愁情形象具体鲜明,给予读者强烈的深刻印象!这,也许是我再次品赏秋水君杰作的出发点和根因。

七律.半阙倾城化骨诗
文/怅望秋水
箫君何处江楼笛,吹到芳居月上时。
帘外千丝牵绿萼,槐前一梦付仙姿。
三秋磨尽胭脂色,半阙倾城化骨诗。
袖底添香成昨日,兰心溅墨曳天池。

七律·相思两字嫁凄清
文/怅望秋水
长河万里泄中庭,宝篆香销漏几更。
铅水半妆弦暗落,红尘一屏泪和听。
流年若水残秋梦,霜雪无情恨月明。
瘦影姗姗缘自在,相思两字嫁凄清。

破阵子·此情可问天
文/怅望秋水
暮雨梨花春落,红窗玉笛幽传。
一曲关山催杜宇,一曲潇湘伴月眠。
啼声几度喧。
三角红梅又谢,离人万里音填。
千丈青丝惟欲与,半缕香魂瘦百年。
此情可问天。





(多谢画家明亮先生赐墨!)
作者简介:
“梅饰空庭玉饰昏,梨花点点绣帘门,柔宣三尺闲愁散,雪月生来是我君”。
怅望秋水,一介清冷,被称为“博海中的林黛玉”,“小李贺”,舞乐诗词均有涉猎,现原创作品约千首有余,次韵红楼梦作品40余首,多篇作品发表于《当代优秀作家精品文选》、《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诗无邪》、《中国朗诵艺术杂志》、《新文学》、《爱情诗刊》、《春秋百家汇》、《唐宋遗韵》、《诗天子书刊》等多家刊物。当代优秀作家编委成员,世界华语爱情诗歌编委成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获“诗词中国奖”,“世界华语最佳爱情诗歌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论坛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同时也散发于多个文学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