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 月 的 墙
作者|周涛 朗诵|彭国燕
每到深夜,我就会听见一个声音,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我老了……”声音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但即便是聋子也能听得见。我惊恐地站起身来,四处张望。
我猜测,究竟是谁不断地、恶意地,用这句诅咒般的话来提醒我?最终,我发现那声音源于我自己。它就藏在我的肋骨后面,喑哑、空洞、一刻不停地重复着:“我老了,我老了……”
顺着声音,我走进时间深处,看到了一堵一堵的墙。这是由一些岁月的遗物垒筑而成的断壁残垣。有回忆的瓦砾,有往事的泥沙,还有因时代的变迁、记忆的模糊造成的坍塌。
这些墙,并不是很高很大,不是那种雄关险隘的城墙,也不是那种深宅大院的围墙。它们有点像旧长城的遗址,或者某处乡下农家的矮墙。
第一次遇到这些墙,是我三十岁的时候。在一个异常真实的梦境里,我发现自己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我在梦里急得喊了起来,“怎么可能一下子变得那么老?”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极力挣扎、抗拒,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沉重的土壤一层一层地埋到了我的胸口,我在梦里绝望地哭泣。
当我从梦中哭醒,才知道那是一场梦,我依然只有三十岁。不过,我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那种生命的荒凉,已经被我真实地触摸到了。
从那以后,我顺利地度过了自己的四十岁,转眼,又迎来人生的第五十个年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旅程,我的内心越发平静和安然。我知道,对于衰老的叹惋,只是梦中的呓语,那些岁月的墙,终将成为过往。
作者周涛:山西榆社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1971年赴伊犁新源县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在喀什市、喀什地区工作。1979年到原乌鲁木齐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历任创作员、创作组副组长、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新疆文联、作协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委员。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周涛诗年编》,散文集《稀世之鸟》、《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游牧长城》、《周涛散文》(三卷)等40余种。1986年获全国第二届新诗(诗集)奖,1996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集奖,三次获解放军全军文艺奖。
朗诵:彭国彦 , 有声语言艺术爱好者,“用心吐字归音,让爱的分贝响亮”,分享有声语音的魅力,传播正能量。现师从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语言艺术高级教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王建华老师。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