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转的陀螺
随笔作者/向远茂/图片/引用
“噼——叭!噼——叭!”一群玩童用力挥舞着手中的皮鞭,在村里的晒谷场上拼力地鞭打着“陀螺”,激烈的“战斗!”却看不见弥漫的硝烟,也看不见尘土的飞扬!这就是我少年时代伙伴们的战场,胜利者喜笑颜开,头颅高昂;失败者垂头丧气,心有不甘。于是,相约着、挑衅着发动新一轮的“战斗!”,再次将冲锋拼杀的号角吹响……
陀螺也称罗陀,是男孩子玩耍的、游戏的对抗活动;女孩子是很少参加的,但也有极个别的参加,不过稍大一点就不玩了,毕竟不是女孩的游戏,一个女孩挥舞着鞭子显得有点不文静、不雅观,女孩只要有点懂事父母就不准玩、自己也不玩了。打罗陀,需要两件必不可少的东西,首先是制作罗陀的材料,其次是皮鞭。制作罗陀要取好的木材,首选是茶籽树,这种树木质坚硬,实而不空,分量较重,颜色金黄,用茶树做成的罗陀质坚、美观、色鲜,最主要的还是沉稳、抗打。为了制作罗陀,伙伴们相约着上山去砍伐新茶树,回来后制作成大、中、小三种型号的罗陀,备作参加罗陀大赛之用。罗陀上端平整、光鲜;下端圆尖,呈“吊砣”形状,还有别出心裁的伙伴,他们在罗陀顶端的平面上用红墨水或印泥居中涂上一红点,再画上两个红圈,这样制成的罗陀旋转起来很有特色也很好看,同时还将罗陀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经过几场激烈的“战斗”被磨平了,再用铁钉将那磨平之处钉上铁钉就耐用多了,也较好的保护了罗陀的“尖脚”。罗陀制作完成后,需要准备皮鞭子,于是大家去山上采剥“构皮”,然后捆扎成把,晒干或晾干都行,而新剥的“构皮”没有干皮耐用;之后再做一根抽杆,将“构皮”编扎在抽杆上即可。一切准备妥当,伙伴们便相约着到村里的晒谷场去比拼,看谁的罗陀美观、大方,看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开始,伙伴们穿着衣服,几场下来,身上的衣服就自然都脱光了,那一鞭鞭猛力的抽打,那一次次罗陀的旋转!战斗的双方,在一定的距离内将罗陀抽打旋转到一定的程度,就好像督战队驱赶着士兵向前冲锋,一次次贴近拼比,一次次旋转碰撞,一次次撞开又靠拢,制作工艺差的,加上鞭打的力量不足,旋转的速度不够,罗陀自然便歪歪斜斜、踉踉跄跄的倒下!输了不服气,接着再战!直到比赛结束,一人一身臭汗回家。当然,还有一种特别的罗陀,那是两头椭尖的,制作工艺需要更巧更好一点,这种罗陀不是“战斗”型的,而是“表演”与“观赏”型的罗陀,每当鞭打到最精彩的时候,一鞭子打下去能让它跳跃起来、上下换位倒置,玩到这种罗陀的时候,伙伴们都停止了“战斗”,大家都一同去欣赏、助阵、喝彩!这是玩罗陀最高的境界,也是高潮与尾声的节目!一个季节的快乐是短暂而美好的,很多的美好和快乐都深藏在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罗陀,一次次承受着疼的鞭打,一遍遍力挺着痛的撞击,一回回忍受着晕的旋转!一次次在摔打中痛苦倒下,又一次次在拼搏中勇敢站立!罗陀勇于承受击打,敢于以身碰撞,不正是我们人生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和气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