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陈是蒿草白蒿的幼苗,它是一味中药,有清肝明目之功效。防治黄疸肝炎有特效。茵陈以正月采集为最好,民间流传“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砍倒当柴烧”。说明只有正月的幼苗才能入药,才称得起茵陈。因此,乡村的人们都会在正月应时地去釆摘,或蒸着吃,或晾干泡茶喝。
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几位好友商量着去采茵陈。北边的坡岭上茵陈很多,但去冬无雪干旱,茵陈很少萌芽,我们决定到洛河滩去采。
如今的洛河滩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南北两条高大坚固的水泥大坝彻底锁住了昔日横冲直撞的蛟龙,洛水平缓地向东流去。上从王范镇,下至城郊乡溪村河滩数十公里建成了滨河公园。公园里树木花草,健身广场比比皆是。道路曲幽,景观奇特,映入眼帘。我们无心欣赏公园的美景,径直向水边的湿地走去。

洛河主河道旁有大片湿地,河汊纵横,水草树木丛生,有许多水鸟在此栖息。一只白鹳修长的细腿站立在水边,机警地东张西望,仿佛是在为水鸟站岗值勤。灰黑色的野鸭在水中钻进钻出,觅食戏水。一对鸳鸯在水边游玩,灰褐色的雌鸳鸯直前游去,光彩夺目的彩色雄鸳鸯卷尾翘翅,紧随其后,时而戏水传情,时而交头接耳诉说甜言蜜语。不时有水鸟从水中跃起,或贴水面飞翔,或飞向远方……好一幅山水田园,秀美洛宁风光。
湿地边上有大片乱石滩,乱石滩上有成片的蒿草,这才是我们真正寻找的目标,我们到蒿草丛中去釆茵陈。
今春,气温回暖迅速,促使了滩地茵陈萌发,幼芽有大有小,遍地都是。有人用铲铲,有人用小锄挖,有人干脆用手直接掐嫩芽。伙伴们相互照应着,哪儿多,哪儿棵大,就到哪儿去釆,河畔传来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仅一个多小时,我们都满载而归。


乡村都有蒸茵陈菜吃的习惯,也算农家春季的一道风味小吃。茵陈蒸着吃也不容易,首先要把釆回的茵陈择捡干净,清除根茎杂质,枯枝败叶,这是个细致活,有耐心的人才能胜任,所用的时间并不比采集省时。随后淘净控干,再捡一遍,才能备用。
第二天,朋友们都吃上了蒸茵陈。有人清蒸茵陈,吃素的;有人拌腥油,吃浑的;还有人掺些粉条拌些肉丝蒸着吃。反正是各凭各自喜好,各自口味,蒸出的茵陈菜五花八门,各有特色。
蒸茵菜陈出锅了,香气扑鼻。人们望着绿生生、虚腾腾的蒸茵陈,顿时食欲倍增。品尝着这顿特色的风味野菜餐,倍感柔软可口,香味悠长,因为这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

作者简介:张便玲,女,1949年腊月生。网名迎春花,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中教一级教师,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