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楼观 第五集 国教为道 续完
诵读:幽兰

公元1219年,一位名叫刘仲禄的蒙古官员来到终南山中,他要给丘处机送一封信,这信是当时蒙古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的亲笔信。在信中,成吉思汗言辞恳切地写道:我仰慕仙人已经很久,您道法高崇,神妙莫测,又得长生之法。我年逾耳顺,心中时常惶惶,非常渴望能见您一面,不知能如愿否?
丘处机接到信后颇感为难,全真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清净无为,不希望与乱世中的政治有任何瓜葛,为此他曾先后拒绝过金和南宋的邀请。但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蒙古统治者很有可能一统天下,为了全真教的发展,他最终决定应诏远赴漠北。
1221年初春,七十三岁的丘处机不顾年迈体衰,踏上万里征程,开始了历时一年多的西行之旅。这是一条艰险异常的坎坷之路。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编撰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了这段不平凡的旅程:西行中的艰苦不可言说,时常还要受到沙尘暴、流沙的袭扰,最艰难的时候,车子陷到风雪里,马儿停滞不前,人想挪动一步都很困难。
1222年初夏,丘处机终于到达了大雪山,即今天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久候于他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便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
虽然丘处机开出的这些秘方并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没有完全得到他的认可,但他对成吉思汗的劝导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杀戮。清朝的康熙皇帝曾对此赞颂道: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丝绸之路•古城遗址)
当丘处机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成吉思汗下令让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的道士的差役赋税。至此,全真教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蒙古帝国的国教。

公元1224年,丘处机从漠北抵达燕京,被请住在天长观,此时身为蒙古国师的丘处机已成为北方道教的第一风云人物。《元史》曾这样记载: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xī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
天长观也改名为长春宫,即今天北京的白云观。这所历经千年的古观,至今还奉祀着丘处机。传说他的遗蜕tuì就埋藏于此观之中。
全真教在丘处机之后,经过数代全真掌教的苦心经营,全真弟子遍布天下,声焰隆盛,而全真教的祖庭终南山也在此时声名大振,再一次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元太宗为了表示对全真教的礼敬,决定在全真教的开山之地修建一所道观,道观的名字初定为灵虚观,后又为了纪念祖师王重阳而起名为重阳宫。这是一所庞大无比的道家庙宇,一个新兴帝国的虔诚之心尽在其中。
据《陕西户县县志》记载,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五千零四十八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有近万人之多,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的尊称。
但正当全真教走向顶峰的时候,也因为自己的声名,为不久之后的衰退埋下了伏笔。一双猜忌的眼睛正从元大都的皇城内投向了终南山中的重阳宫。
随着全真教徒日益增多,作为统治者的元朝皇帝开始坐立不安。公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中主持了一场关于僧道两教的大辩论。
在这场辩论中,元宪宗明显偏袒佛教的立场使全真教以失败而告终,全真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近百年来发展的鼎盛局面随之宣告结束。终南山中又一次归于寂静。
(楼观•宗圣宫遗址)

今天的楼观宗圣宫内,因为历经无数的兵灾人祸,已找不到原先的模样,只有一条长长的中轴线和几棵千年古柏静静地供我们怀念和想象。从宗圣观遗址旁边那些已经重新修建过的庙宇房舍上,或许还能依稀看到昔日繁华的影子,但唯一不曾改变的就是这座承载着老子和他的追随者们精神寄托的大山。千百年来,它与虔诚的道人们一起坚守着自己生命的梦想,在茫茫天地中追寻着大道的孤独和信仰的永恒。
(第五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