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楼观》第五集 国教为道 待续
诵读:幽兰

这是楼观宗圣宫内一处安静的角落,一千多年来,这些业已残破的石碑和雕像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一份特有的宁静。历史的风雨沧桑已让今天的我们看不出它们昔日的模样,不过正是这些躺卧在凄凄荒草中的残垣断壁见证过一段曾经的传奇。在这个传奇中,包含着一个伟大王朝对一个宗教的礼敬,而正是这份礼敬,曾开启了终南楼观一段最为鼎盛的光辉岁月。
第五集 国教为道
(终南山)
两千多年来,道人们在终南山的山巅迎接着天地之间所蕴含的真气,追寻一种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在他们看来,这巍峨的山峰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冥冥中的力量会指引自己参悟的方向。虔诚的道人相信,这种力量源于两千五百年前来到这里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在尘世中的名字叫李耳,中国人都尊称他为老子,在神仙的世界里,他的名字就被恭奉为太上老君。
(楼观•说经台)
自老子著写道德五千言以来,直到东汉之前的七百年里,道家以到了历代人们的尊崇,但这一时期的老子,在世人眼中依然只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哲人。
公元184年,中国历史又一次走到了风口浪尖,东汉王朝近两百年来如梦般的繁华被饥饿的起义军彻底粉碎,华夏大地上处于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混乱之中。
在这个百姓颠沛流离的乱世里,有一个渴望天下太平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老子,不过这一次想起老子的不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也不是独霸一方的诸侯,而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代孙张道陵。
(四川 青城山)

公元186年,张道陵来到了今天四川省的西部,开始了自己的传教生涯,在青城山中,张道陵将《道德经》奉为本门第一典籍,自号天师,所以教派的名称就被命名为天师道。自此,中国本土第一宗教——道教,就在一个乱世中诞生了。
公元191年,张道陵的嫡孙张鲁在接任第二任天师后,开始奉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尊神供教徒朝拜。就这样,历史从传说变成了神话,那位在终南山的楼观里为世人留下充满哲学智慧光芒的老子,完成了一次由人到神的华丽转身,正式走向了神圣的宗教祭坛。
此时的楼观因为老子身份的不同,也开始了由道家之源向道教之源的转变。早在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之前,楼观就有许多高人隐士在此隐居修道,天师道出现以后,随着奉道者移向关中地区,与隐居在楼观的修道者自然融合,在三国末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以老子为唯一最高崇拜的道教教派——楼观道。
终南楼观上,仙音渺渺,信徒众多,渐渐成了寻仙问道者心中的圣地,然而,刚刚形成规模的楼观道,在不久之后就遭遇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公元320年,西晋灭亡,草原上的民族纷纷涌进中原,长江以北一时间杀戮四起,中华大地再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动荡时代。
在这个痛苦的乱世中,楼观的道人们四散逃难,仅有寥寥数人留了下来,这些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姓名的道人们,将楼观道的教义代代传承,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因为他们,楼观的香火得以保存,一直延续到盛世的再次来临。
公元618年,历经四百年分裂与战乱的中国终于迎来了统一的曙光,大唐帝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也就在这一年,终南楼观迎来了一位皇帝的拜访,刚刚定都长安的唐高祖李渊也来到楼观中建醮jiào祈福。皇帝的荣耀照射在这已寂寥了三百年的楼观台中,让它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不过这还不是楼观最辉煌的时刻,因为此时的李渊看到了老子的神像。
(公元621年 唐•长安)

公元621年,唐武德三年五月,李渊接见了一位名叫吉善的晋州人,吉善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他说在梦中见到一位白发老者,老者让吉善转告李渊说,替我告诉大唐的天子,我是他的祖先,今年平定各路叛贼后,他的子孙可以享有一千年的国运。吉善还对李渊说,梦中的那位老者自称姓李名耳,曾在终南山中修炼。
这是一个精心杜撰的梦。李氏皇族拥有部分的鲜卑xiān bēi血统,李渊需要一个有威望的汉人先祖来安抚天下的民心,以便维护新建帝国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