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朝宗桥
文/老马
每次去京北长城,或去塞外旅游,均路过昌平北沙河的朝宗古桥,今日终于如愿以偿,得以下车一游。

此桥建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横跨北沙河, 是明代帝后与大臣谒陵北巡之必经之路,亦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
朝宗桥,曾与丰台的卢沟桥、通州的八里桥齐名,一同被称为拱卫京城的“京畿三桥”。

朝宗二字见于《诗经》:“彼洒流水,朝宗于海”。把江河入海比喻诸侯朝见天子。明代每年进京朝见的蒙、满 、维吾尔、回、藏等少数民族官员,都必经此桥进京,因此,桥就以“朝宗”命名。另外一种说法,明代帝后大臣前往天寿山谒陵朝宗祭祖必经此桥,故而命名。关于此桥还有许多民间传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河不宽,水不深, 甚至河中芦苇丛生。七空桥洞,桥柱经五百多年的风吹日晒,已近斑驳。大桥北端东侧立有明万历四年(1576)螭首方座汉白玉石碑一座,碑额两面俱篆书“大明”二字,碑身镌刻“朝宗桥”三个大字。几经风雨侵蚀, 字面有些模糊,现已用玻璃罩住,保护起来。

时值冬末, 日光温暖, 但河面依然冰封未解,家长儿童在河面玩耍,河边沿亦可见流水潺潺。余下河在冰面行走,颇滑 ,甚是好玩 ,冰面观桥,别有一番情趣。忽警笛响起,管理人员催促人们离开冰面,以保安全。
上得桥来,细品这饱经沧桑,满载历史划痕的古桥, 上面甚至还有被日本人的炮弹炸出的疤痕,桥两侧斑驳的石柱石栏,见证了历史的悲欢。

遥想当年, 谒陵、北巡、出塞的王公大臣们,前呼后拥, 浩浩荡荡, 或骑马,或坐轿,或步行:
出京谒陵祭祖北巡的明朝帝后大臣们;
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赴盛京东巡祭祖的清朝皇帝;。 1900年进犯北京的八国联军;
1937年7月进攻北平的日本侵略军;
194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昌平南口、沙河,昌平全境解放。之后,高奏凯歌,踏过朝宗桥,直奔德胜门,包围北平。
这一幅幅历史画卷,令人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如今,这拱卫京城的“京畿三桥”,卢沟桥已成观赏桥,八里桥也只可通行轿车,唯有这朝宗桥,每日承载着滚滚车流,仍在肩负着历史使命。
倚桥而立,浮想联翩,朝代更迭,物是人非。夕阳照在桥上,桥身通体金黄,似在诉说着五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桥正中间拱形桥洞的上方,石刻的龙头,正虎视眈眈,凝视着前方………

溜狗的老人们在河边散步,风筝在天上飞,儿童在岸边跑,桥西南岸的“朝宗桥公园”飘来大妈们跳广场舞的优美旋律。
南来北往的大小车辆在桥上滚滚而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和谐………
老马 2021年元月31日晚 于北京西三旗
作者及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