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中一定要有女性参与,才会有“戏”,才有卖点。而女性在历史故事中的角色,虽然也有和亲、救父、从军这些“正面”形象,但“标配”的人设是妖冶、阴毒、祸国、乱政之类老套,这些戏码在反复的叙述中被不断加码、放大,乃至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至于极端。似乎皇皇国史,就剩下妲己、西施、吕后、武媚娘。因为在男权社会,男性有绝对话语权,对历史的叙述必然是男性的。对这类故事的津津乐道,是对内心深处“偷窥癖”的满足。而在这样的反复叙说中,历史的真相已渐行渐远。鲁迅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因此,“宫斗剧”的泛起,决不仅是欣赏品位的下降,而是思想、文明的逆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