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苦 难 辉 煌. 前 言》
作者:金一南
诵读:欢越

我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
不仅是未来对过去的寻问,是大树对根须的寻问,是火山对岩浆的寻问,是有限对无垠的寻问。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
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间,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历史命运蜕变成个人命运,众生便只有在周易八卦面前诚惶诚恐。
我们没有丢掉自己的宝藏吗?
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
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把他的话反过来设问: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

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
若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得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惟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费弗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法西斯德军枪毙了,他的话语仍然在新世纪全球动荡的回音壁上回响。

对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
我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韧奋斗的人们,必能从我们的过去吸收丰富的营养。
不论我们如何富强,也永远不要改变国歌中的这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无论我们如何艰难,也永远要记住《国际歌》中的这一句:“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谨以此书献给过去、今天、未来以及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朗诵者简介:
欢越(何敏),陕北延安插队知青,后就读于天津大学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少年时代曾考入北京市少年之家学习朗诵,现为央广总台老年之声演出志愿者、华龄出版社有声读物录读人,2021年元旦做客央广总台老年之声乐享时光节目朗诵《新年,拥抱祖国》,把朗诵始终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业余爱好,愿和朋友交流互享声音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