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激浪2O19
——雨浓
小说简介
武汉江城2019年底突遇新冠肺炎的袭击,但是富有优良革命传统的武汉一千一百万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与从全国各地来的逆行者们团结奋战,封城76天,终于击退了新冠病魔的猖狂进攻。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大搏击中,许多80后、90后、00后的青春儿女迎险而上,勇敢担当,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共和国、为十四亿中国人民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他们的功绩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笔者是一个江城武汉年逾60的老者,亲身经历了这76天江城武汉人民和逆行者们与新冠病魔的决斗,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笔者特搜集素材创作了这部长篇都市小说《江城激浪2019》,以此向在这场战疫中倒下的和还活着的白衣执甲英雄们致敬,向我挚爱的家乡——英雄的江城武汉一千一百万市民致敬!
大江东去,浪淘不尽当代英雄儿女!

长篇都市青春小说
《江城激浪2019》
作者/雨浓
第一章 初到江城
“表哥耶,这就是你常在我耳边念叨的江城武汉吗?可是我怎么只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却看不见长江呀,你说的长江呢?”
一位姑娘犹如黄莺清啼般的十分动人心弦的嗓音顿时吸引了进出火车站口急匆匆的脚步的旅客们的关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循着美妙的嗓音向这位姑娘看过来。
这是2019年春节刚过、早春二月的一个寻常的上午,正是打工者大返城、人流如织的时候,在江城汉口火车站的入站口。
今天是春寒料峭中难得的一个温暖和煦的日子,太阳在半空中笑眯眯地俯瞰着人流。
从语音和衣着打扮上判断,人流中绝大多数都是初来江城或重返江城的打工者,有些打工者还是拖家带口的。人们的呼叫声、欢笑声萦绕在站口乃至偌大的武汉火车站广场的上空。
从许多打工者走出站口后充满了希冀和兴奋的脸神上来看,他们都满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来到江城武汉,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勤劳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奉献给这座著名的华中重镇、英雄的城市,追寻他们的生活梦想。
众多驻足循声观望刚才发声的姑娘的人们这时候忽然发现,眼前的这位姑娘好美丽哦——用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时髦话说:高颜值!
姑娘看上去二十岁已出头。她上身穿一件明显是手工织成的鹅黄色的毛衣,毛衣胸前织有一朵洁白的玉兰花,纯洁素雅,与美丽的姑娘相映成趣。姑娘修长的脖子上扎一条鲜红的毛巾,把她本来白嫩细腻的脸庞映得格外红润迷人。她下身穿一条黑色的紧身裤。上下身的衣服非常恰当地勾勒出姑娘高挑苗条、凸凹有致的身段。
姑娘披着一头及腰的长发,长发黑亮柔顺,发梢不时被调皮的春风轻轻撩起,使得姑娘经常用白皙纤细的手去理顺它。长发下是一张鹅蛋形的脸庞,脸庞上没勾没描,素面朝天,却显得格外清秀:两道柳枝般细长的眉毛,右眉毛上还点缀一粒“美人痣”。两道柳眉下镶嵌着一双美丽的丹凤眼,眼眶水汪汪,两颗葡萄般的眼珠清澈透亮,顾盼灵动,真所谓:“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啊!
姑娘盈盈的一张笑靥特别动人——她笑的时候露出了一口珍珠般洁白的细牙,尤其是她的两个嘴角各有一个圆圆的小酒涡,人们离得老远都似乎闻到酒窝里散发出的酒香呢!
看见这么美丽可爱的姑娘,令人不由地吟诵那两句古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丽的姑娘发现她一下子吸引住了这么多人的目光,她的脸顿时就羞得通红,赛过她脖子上的红纱巾。她赶紧低下头,直往本来走在她身边的一位壮小伙子的身后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群中有好些个年轻人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姑娘这时候略低着头,两只手拉住壮小伙子的胳膊,撒着娇问:
“表哥,你出门的时候不是常对我说,武汉又称江城,一条长江、一条汉江从城市里经过吗?可我怎么就看不见在哪儿呢?”
美丽的姑娘说着,她还用手摇晃了几下壮小伙子,壮小伙子的身体随着姑娘的摇晃前后摇动。
这下子可不得了,那些个驻足观望的年轻人一个个面红耳赤、心摇神旌,似乎那位美丽的姑娘的玉手是在摇晃着他们、是在温暖他们的身体,他们的身子也都不由自主地在前仰后合哪!
姑娘的问题问得可没错,即使壮小伙子也难得回答出,他们兄妹两个现在立足的这块地方是看不见长江和汉江。
他们兄妹两个人的头顶上方嵌着“汉口”两个镏金大字,大字的下面到处都是人,人们有的涌进候车室,但更多的都是从火车站台出口处涌出来的。
此时此刻的汉口火车站就像一个喷泉的泉眼,一股股旅客人流就像清泉的细流,从车站广场再向武汉四面八方分流:有的流向最近的地铁进口处,有的流向较远处的公交站和出租车站……人流合合分分,似乎这样就能证实江城武汉“九省通衢”的称谓似的。
那位被美丽的姑娘称作表哥的壮小伙子看上去比姑娘略大一点儿,二十多岁的年龄。他身材高大壮实,身上穿着一套白色的纶休闲服,把他本来黝黑的皮肤衬托得更加黝黑,让人一打量就知道他应该是从农村里来的。壮小伙子有着一副粗旷的国字脸,两条浓黑的眉毛,一双眼睛特别黑亮,鼻梁和嘴角都有棱有角,他浑身都散发出一种墩厚质朴的气息。
小伙子和姑娘的胳膊及后背上都挽着许多行李,他们两个又操着鲜明的外地话,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外地来汉的打工者,而且他们还是第一次来到江城武汉。
壮小伙子这时候回答姑娘说:
“我也是从网上搜到的有关武汉的介绍。武汉大得很,比上海还要大,面积说是法国巴黎的80倍!它是全国最大的城区,分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镇。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看不见长江和汉江呢!”
壮小伙子正在同姑娘说话,十几个黑的、黑巴司机一看这边有许多外地人,他们连忙都跑过来揽客,几个司机围住了美丽的姑娘和壮小伙子,甚至是伸手去拉他们两个背上的行李,他们用夹杂汉味的不标准的普通话说:
“美女、帅哥这是要去哪儿呀?咱用车送你们去,来来!”
“别坐他的车,来坐我的车,我的车平稳安全,价钱也不贵!”
……
小伙子和姑娘一时被这几个黑车司机拉来搡去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旁边那些年轻的旅客们看不过眼了,他们想英雄救美,他们于是也都围了过来说:
“欸,说你们几个,人家是外地来的,你们武汉本地人就别欺负他们呀!”
这几个黑车司机气势汹汹地嚷道:
“你们说谁呀?谁欺负他们呀?不就是要他们搭车吗?”
其中有两个操着武汉方言就骂开了:
“你们这些外码(外地人)要搞么事(干什么),活得不耐烦了?撬屎(找死)啊!”
“你们不服周(不服气)是不是?不服周老子就扁(揍)你们!”
挺身保护姑娘和小伙子的年轻的旅客们与他们针锋相对,他们怒斥说:
“你们武汉人就这么粗鲁吗?”
“你们讲不讲理呀?”
……
双方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几位臂戴红袖标的治安民警闻声赶了过来,大声询问说:
“你们这么多人都聚在这里干什么?”
许多青年旅舍指着那几个黑车司机告诉民警说:
“他们蛮不讲理,讹我们外地人呢!”
几个黑车司机想溜,被民警和旅客们给拦住。民警向旅客们了解了刚才事情发生的原委,指着站台口挂着的“江城武汉人民欢迎你们”的横幅,严厉地批评那几个黑车司机说:
“你们是武汉人吧?你们就是这样欢迎全国各地来武汉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吗?你们简直就是在给一千一百万武汉人民抹黑!”
几个黑车司机满脸惭愧,不停地向周围的外地旅客们鞠躬认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平息了,旅客们逐渐散去。
民警过来看了看美丽的姑娘和壮小伙子的身份证,问他们要去什么地方。壮小伙子说明了去向,民警们就热情地向他们俩指示公交站的方向,还送热情地他们俩走了一程,把他们两个一直送到公交站,美丽的姑娘和壮小伙子不停地向几位民警致谢。
中午的阳光越来越和煦……

第二章 命运多舛
那位美丽的姑娘和与她随行的壮小伙子坐上了703路公交车。
703路公交在武汉市区内的行程比较长,它从汉口火车站发车,经过繁华的汉口市区,然后穿越汉阳引桥汉江一桥驶过武汉长江大桥,途经二十九个站点,最后终点站到达武昌光谷近郊的高坡店,它的车辙印横跨武汉市的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的大地。
703公交车开动了。也许是因为起点站,车厢里乘客不太多,二十几个乘客稀稀拉拉地散布在车厢里的座位上。
美丽的姑娘和壮小伙子特地坐在车厢的最后一排,他们两个取下胳膊、后背上挽的行李背包,还有一个行李拖箱,把它们都放在座位后面的搁板上。
他们两个这才喘了一口气,开始透过车窗玻璃尽情地欣赏沿途江城武汉的街景。是呀,他们两兄妹平生第一次来到江城武汉这样的大都市,看到如此繁华、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怎么不新奇、不兴奋呢!
美丽的姑娘名叫英若兰,今年快满二十二岁,小伙子名叫于刚,今年二十四岁多一点,两个人来自湖北北部的边远山村。
英若兰的父母是于刚的表叔、表姑,于刚的父母是英若兰的表舅、表舅妈,所以英若兰与于刚平时以表哥、表妹相称。
不过英若兰与于刚虽然表面上沾着远亲,但是他们两个人实际上没有一丝血缘上的关系。
说来英若兰的命运也多舛,她在二十一年多前出生没有多少天,不知是什么原因就被她的亲生父母遗弃在县城里的一个墙角里。幸亏她的“哇哇”的啼哭声引来了前来县城打工的名叫英杰、黄梅香的一对小夫妻的注意,这对好心的小夫妻循声过来抱起了她,于是这对小夫妻从这一刻起就成为了英若兰的养父母。
这对小夫妻当时结婚没有多久,还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俩十分可怜这个被遗弃的苦命的女婴,他们就把女婴抱回家里抚养,并且去有关部门办理了抚养手续。
后来这对善良的小夫妻还商议约定:这个苦命的女婴从今往后就是他们两个人的亲骨肉,为了一心抚养她,他们就不再生养自己的孩子了。
小夫妻于是让女婴随养父的姓英,取名若兰,他们期盼女儿长大了能像兰花一样美丽纯洁、生命力顽强。
果然如养父母所期盼的,随着小若兰的一天天成长,她愈来愈美丽、清纯、聪慧,人见人爱,在他们家乡所在的几十个山村美名远播。
虽然英若兰的命运多舛,但是她幸亏遇到了这一对极其善良、富有爱心的养父母。养父母把英若兰视若珍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对英若兰百般宠爱。
不过养父母虽然十分宠爱英若兰,但是也平时十分注意培养英若兰的优良的思想品德。英若兰在这一对既具有中国农民淳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品德又具有大爱之心的养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她的耳濡目染下,随着她的一天天长大,她的思想品德也越来越优秀。再加上英若兰的外貌十分美丽,她真成了方圆几十里人人称道的品貌双全的好姑娘。
英若兰家与于刚的家不在一个村子里,但是两家的村子相隔不远,中间只相隔一座小山包。这对并没有血缘关系的表兄妹只差二三岁,两个人从小就玩耍在一块儿,英若兰早就在心底把于刚当作她的亲哥哥,于刚当然也把若兰当成自己的亲妹妹看待。在家乡的好多年,只要于刚他走到哪里,小若兰就会屁颠屁颠地跟在于刚表哥的身后,身强力壮的于刚哥哥从小到大都是小若兰的保护神,所以英若兰在家乡的二十一二年从来都没有受过谁的欺负。
这一对表兄妹真的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两个一块儿长大,也一块儿上学读书。他们在村里读完了小学,又先后考上了县城的初中、高中。
可是于刚和英若兰这一对表兄妹求学的路非常坎坷。他们两个虽然平时学习都很努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算可以,可是两个人一到高考的时候就发挥失常。四年前于刚高考落榜,三年前英若兰高考也名落孙山,后来于刚的家里硬撑着让于刚复读了四年又参加了四次高考,可是于刚依然回回落榜。
去年于刚高考落榜后,他在家里赋闲了大半年。他去年底找到表妹英若兰跟她商议,说他们两个人的家庭为了他们读书弄得现在经济十分窘迫,他不想再去参加高考,他认为在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青年人想干一番事业、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不只有高考读大学这一条路走。他想走出这个小山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想带英若兰一块儿来江城武汉打工。
于刚为什么要选江城武汉作为打工之地呢?具他告诉英若兰说,于刚以前高中班上的一个名叫易学利的同学,也是于刚的发小和最好的哥们(英若兰也认识他),易学利四年前和于刚一样的高考落榜,他后来放弃复读来到江城武汉打工。他去年底给于刚打电话说,他在武汉打工混得还不错,是一个小包工头,他邀请于刚来武汉和他一起打拼。
英若兰觉得表哥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她虽然很舍不得她长大的这个小山村,更舍不得十分爱她的养父母,但是她也想像山鹰一样在更辽阔的天空展翅翱翔,她决定随表哥一起来江城武汉打工。
于刚的父母同意于刚的来江城武汉打工的决定,对儿子也比较放心,因为他们的儿子身强力壮,能够吃苦耐劳,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而英若兰的养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女儿的决定,尤其是养母黄梅香怕长得犹如兰花一般清丽脱俗的宝贝女儿出门在外会受苦、会被人欺负,她坚决反对女儿远行。
英若兰只有向表哥于刚求助。于刚于是央求他的父母来英若兰家动员英若兰的养父母英杰、黄梅香。英杰、黄梅香被于刚的父母一番劝说,他们又见今后有于刚陪伴和照料他们的宝贝女儿,他们终于同意了英若兰来江城武汉打工的请求。
就这样,英若兰和于刚这两位青年跟随着时代的潮流,从边远的小山村踏上了来江城武汉打工的路……
英若兰这时候忽然在埋头查看手机的于刚的耳边欢叫着说:
“表哥,我看见长江啦!咱们这辆车在过长江大桥,不过长江怎么这么窄呀?比咱们家乡的小河宽不了多少!”
“是吗?”
于刚闻声连忙向车窗外仔细地观看,他“噗嗤”一声笑了,他说:
“表妹你搞错了,咱们这辆车正在经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引桥汉水桥,你现在看到的是长江的支流汉江,又叫汉水。”
“哦,我说长江不会这么狭窄呢!”
英若兰自我解嘲地说。她的话音刚落,于刚在她的耳边大声说:
“表妹你再仔细地看,咱们车已经驶上武汉长江大桥,大桥下面就是长江!”
“啊!”
英若兰立即兴奋起来,一张俏脸涨得通红,娇艳得胜过了素雅的兰花,直与玫瑰花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