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声与温馨
作者||健宁•诵读||东方红
歌声与温馨逝去的将不再回来,比如岁月,比如流水;但有一种东西,她不会因为时光匆匆而一同流走,那就是记忆和记忆里流淌的快乐与温馨。我是个六零后。童年、少年里是没有“靡靡之音”的,然而我记忆里却不乏快乐与歌声。我最喜欢的声音,就是母亲的歌声——干净、纯粹,婉转,悠扬。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能听到母亲快乐地歌唱。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只有六七岁的光景。依稀记得每天上午母亲都要出去,出门前从靠北墙的大躺柜里拿出一条白色毛巾。那是一条折成长条形的纯白色毛巾,母亲把白毛巾搭在脖子上,就像电影《海港》中方海珍脖子上那条白毛巾一样。我知道,母亲又要到大街上去做宣传了。母亲在靠山镜前照了照,嘴里唱着“毛泽东思想金光闪,特大喜讯来宣传,贫下中农紧紧跟,主席的话儿记心间……”歌声清脆悠扬,还富有节奏和韵律,留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母亲每天唱歌的时候,总是喜气洋洋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自信和快乐。我以为母亲是我们生产队、我们村子里唱歌最动听的。当时和母亲一起唱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还有我的叔伯大嫂,她和母亲一起,做表演宣传。那时候我们还小,母亲不叫我们跟着,都和大姐在家里玩。有一次听到敲锣打鼓是声音,我们就跑到当街(就是村里的街道),看到母亲和大嫂,正在边扭边唱:“毛泽东思想金光闪,特大喜讯来宣传,贫下中农紧紧跟,主席的话儿记心间,俺老娘俩快快走呀,坚决执行坚决照办。娘俩走在大街上,把最新指示来宣传,哎嗨哎嗨呦呦呦,来呀嘛来宣传!”母亲和大嫂腰间都系着一条很长的红绸子,双手握着绸条的两边,边走边舞,边舞边唱。就像现在的大秧歌,大嫂在左,母亲在右,他们身后是鼓乐队,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特别热闹了。那白毛巾和红绸子,特别抢眼,那情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忘记。这首歌,母亲并没有教过我们,可是我竟然现在还会哼唱。那优美的旋律,那轻曼的舞姿,记忆犹新。

到了夏天,除阴雨天外,农村家庭做饭都用冷灶。晚上疯跑一天的我们几个小孩子,就都围在灶台边,等母亲饭菜出锅。母亲是个乐观开朗的人,无论做什么,她从来不烦,嘴里总不停地哼着歌。她轻轻哼唱着,手里的活儿却从来不停。晚上,母亲在冷灶上烙大饼,熟了的白面大饼用擀面杖一托,紧走几步,便稳稳地扔在饭桌上的饽饽檶子上。母亲催促我们赶快吃饭,别等蚊子下来挨叮咬。我们帮母亲收拾完碗筷后,就在院子当中,铺一大块草垫子,再在草垫子上面铺一张宽大的芦苇炕席。为了不挨蚊子叮咬,母亲每年都要到泃河河湾割艾草。那里年年会长很多艾草,割掉一茬,还会继续生长。母亲称它为艾蒿,实际跟我们现在吃的蔬菜茼蒿差不多,只是艾草叶子背面有一层白霜。母亲把它割回来后,拧成两股绳儿,挂在厢房北墙阴凉处晾干,等到晚上,把它点燃。干得艾草燃起火苗后吹灭,它就会冒烟,这样就能把蚊子熏跑。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便悠然地躺在大炕席上,静静地听母亲讲故事,说家常,或者亮开嗓子毫无拘束地唱歌。点燃的艾草,在院子里散发着悠悠的香气。氤氲的艾草香气,伴着母亲的歌声,入鼻,入耳,入心!“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我把冤申……”。我们躺着,母亲却坐着。她手里握着一把大蒲扇,呼啦呼啦的给我们扇风。唱着唱着,我们就会在母亲的歌声中,享受着大蒲扇的清凉,安然睡去。等到夜阑人静,气温降下来了,母亲再把我们一个一个地叫醒,连拉带抱的一起回到屋里睡觉。习习的凉风,悠悠的歌声,浓浓的舐犊之情,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

夏夜的星空,深邃而神秘。繁星满天的时候,我们会望着夜空数星星。听母亲讲牛郎星织女星的神话故事。我们仰望着悬挂在夜空的这条光带——天河,寻找着那遥遥相望的两颗星,想像着他们洒泪相会时的情景。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们就会百听不厌让母亲讲嫦娥玉兔的故事。那时候没有电扇更谈不上空调,我们就在母亲的大芭蕉扇的凉风中,听故事又听歌。母亲说,有很多好听的歌,现在不能唱了,没准以后都可以唱呢。我好奇的问,那是什么歌啊?母亲说,像《刘海砍樵》啊,《柳堡的故事》啊,好多呢!我们追问,那您在家里偷偷地唱给我们听听吧。母亲说,唱歌哪能偷偷的啊,以后没准你们都能听到呢!母亲的嗓音应该属于女高音。声音极富磁性和穿透力。我和小弟都遗传了她的歌唱基因,小时候就喜欢唱歌。

记得小学四五年里时候,我在学校文艺宣传队里,是个小演员。那时候老师给我们排练节目叫表演唱。其实所谓表演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吧,不属于舞蹈,也没有舞蹈的柔美、灵动。表演动作似乎与所唱歌曲的内容相关,大家一边唱歌,一边齐刷刷地昂首,伸臂,转身,动作很简单,却也有和谐之美。老师教我们走十字步,我和同学们表演《夸妈妈》。我的歌词是“我的妈妈是公社社员,生产队里顶呱呱……”。回到家,我边唱边表演给母亲看。母亲就辅导我,该怎么演,如何唱。经过了母亲的辅导,回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就会惊奇的发现,我的动作更美了,歌声更圆润更嘹亮了。大家的羡慕和赞美,着实叫我暗自欣喜,为有一个会唱歌的母亲而无限自豪。“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哟下功夫深刻的道理呀我细心领会啊只觉得心里头热呼呼哎好像那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啊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啊毛主席的雨露滋养了我呀啊我干起那革命劲头儿足”这优美的旋律,直到现在还耳熟能详的!

母亲老了,头发已经花白,声音已经沙哑老迈,我也已知天命。当我回到母亲身边探望她的时候,偶尔提及,母亲还会和我一起回忆童年往事,一起哼唱四十多年前的那些难忘的老歌。母亲频频摇着手,笑着说,气力不行啦!又到了夏季的夜晚,我站在阳台前,厅里是清凉的冷气,窗外是宁静的城市灯火。我仰望灿烂的夜空,眼前似乎又是母亲在炽热的夏季,呼啦呼啦地给我们扇扇子,耳边又传来母亲的熟悉而又温润的歌声。这歌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