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连播』
在弯弯的小路上 (1)
作者: 宋道星 主播:梦锁清秋
三十年同学聚会的时候,陈卫东因出差没能参加。转眼十年过去了,班长又在筹备组织高中毕业的四十周年聚会。
其实所谓的同学聚会,无非就是同学们聚在一起,无拘无束的聊聊天,回忆一下在校的美好时光,感慨几声踏出校园后的生活不易与工作创业的艰辛。然后再忆苦思甜或者伤春悲秋,至于玩不玩,玩什么都成了其次。关健是要有人组织,大家又都愿意抽出空来,再加上有这么一个场合让同学们聚在一起就成了。班长在通知陈卫东时说:这次你可不要缺席了,上次聚会你没参加,可让特地从外地赶来的她们,大大的失望了。陈卫东问是谁,班长没告诉他,说到时候就知道了。陈卫东左思右想,难到是她们……

一九八O年初秋,万里无云的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秋虫在“唧唧"地叫,也只能更衬托夜的静罢了。大半圆的月亮,把她那明媚的银光,无私的洒在大地上。喧嚣一天的大刘庄,此刻也鸡登室狗打盹了,整个村庄安安静静的安卧在皑皑的月光下。
在这人静夜深的时分,村庄西头有一道淡淡的灯光,从一间小屋的窗口射出,融洽在这明媚的月光中。
屋里的煤油灯旁,坐着一个人,他就是陈卫东,黑黑的头发,浓眉大眼,五官端正。坎坷的生活使他比别人过早的成熟了些:十岁时父亲去世,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妇道人,片字不识。以那时起,小卫东就开始当家了,白天在学校努力学习,放学回家就帮妈妈做家务,他没有别的孩子那样快乐,他家又是富农成份,母亲还要时常为生产队里做义务工,他虽没有别的孩子学习条件好。但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可没想到在高考时,身体生病,影响了考试,差三分而名落孙山。

陈卫东坐在灯下心神不宁:别人都劝他再去复习一年参加高考,他犹豫不决:母亲年老体弱,吃重活更是不能做,他不能离开家;不去复习,上大学是没戏了。这些日子,他白天拚命的干活,他知道这是麻醉自己,晚上他又没命的看书学习,他舍不得放弃这宝贵的时间,他要努力学习。他想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写作,写小说搞创作这个愿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悄的产生于他的心头,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么一颗对那时的他还是浪漫蒂克的心,才使他己不间断的从事文学修养。但是这颗浪漫蒂克的心一直是浪漫的,到现在也没能付注实践,不过这浪漫的气质并没有被冲淡,只是这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他懂得了能吃到一口普通白米饭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样,他对泥土锄把又渐渐的有了些情意。这种情意有可能尽快的促使这颗浪漫蒂克的心付注行动。但是另一件事,又使陈卫东为难。
昨天晚上陈卫东刚吃过晚饭,同村的姑娘杜丽就来到了他家,硬把他拉出了村。
杜丽和陈卫东是同班同学,他们同村一起毕业的同学还有刘向梅和另两个男同学。杜丽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生活浪漫的姑娘,今年十九岁了,自称是陈卫东的女朋友。她拉着陈卫东来到村前的小河旁,这里是他们常来的地方,陡峭的岩石下是平静的河水,旁边还有许多树,是个幽会的好地方。杜丽看陈卫东在石面上坐下,就紧挨着他也坐了下来。

“我姨妈来信了,叫我过一阵子就去上班,说是在皮革厂",杜丽随手拣了一个石子,掷在小河中,打碎了他们映在水面上的倒影。
陈卫东望着破碎的倒影,默默无语。
“你知道吗?“杜丽碰了一下陈卫东的手膀:“姨妈还说,将来要在那里给我找个对象呢,你说好不好笑,她们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杜丽在陈卫东的脸上亲了一下。
陈卫东没笑,也没说话,呆呆的看着远方。
“嗳,你怎么还不去复习呀?”
陈卫东还是没说话。

"你,你怎么不说话呀,变哑巴啦。"
“说什么?”
“说,说你说的话呀。“
“你不是在说嘛,我听就是了。"
"我问到现在,你到底去不去复习呀?”
“我还没想好。”
“哎呀,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没想好,不去复习上大学,在家种田有什么出息!“
夜,越发的深了,月亮渐渐升的更高也更亮,微风吹着树头,点点的黑影在大地上扫来荡去,万籁俱寂的月夜,掉根针落地,也能听得真真切切。
陈卫东坐在灯下,只觉得脑袋阵阵涨痛,各种各样的烦恼缠绕心头,不由得阵阵叹息声从窗口传出,这叹息声虽小,但在这寂静的月夜里,还是隐隐的传进另一个人的耳朵里。

在陈卫东窗口的对面,也有一个窗口还亮着灯,灯下坐着一个正在看书的少女,她就是刘向梅。借着灯光能清楚的看出她是个相貌挺俊的姑娘:齐耳的短发,乌黑乌黑的,不大的苹果脸上眉,眼,鼻子,嘴分布的很均称,两只明亮的眼睛很有神,一口玉齿小牙,只是鼻子稍稍大点。她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褂子,里面衬了件素花布春秋衫,紧勒着丰满的胸脯。她手里拿着一本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是在看书,其实她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她今年二十一岁,比陈卫东小一岁。作为一个少女已经不算年轻了,即使二十岁以前是无意识的过去了,但到了二十岁,超过二十岁后,随着电影,戏剧,小说及社会的一切影响,猛的认识到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随着日月的流逝,好象感觉到了一杯难以忍咽的苦酒。她和陈卫东是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这次高考也没考好,离录取分数线差了十五分。不知为什么她放弃复习,决定要在家干农活,父母也不反对,上大学不成再想其它办法吧。她父亲刘正风是大刘公社的委员,打算叫小梅等等去公社的社办企业去上班,对此,刘向梅并不怎么感兴趣,眼下她跟哥嫂一起做农活很自在愉快,不过有件事却使她日子不安,心事重重。

刘向梅家住七间屋,处东西门向南开的是四间大瓦屋,后面是个很大的院子。大院的西边是一溜排三间土墙草屋,紧连大屋的这间是放家庭用具和存放粮食的地方,中间一间是厨房,再北一间是刘向梅的闺房。她为什么要这间做闺房,妈妈想不明白。
陈卫东和刘向梅两家是邻居,不过陈卫东家是土墙草屋,一通三间,闹地震那阵子,又在后院的拐角盖了间简易的小屋。陈卫东就把床铺按在了里面。这间小屋正好和刘向梅的闺房窗对窗,刘向梅的心事,她妈妈怎么知道呢。

刘向梅坐在灯下,听着窗外传来陈卫东阵阵叹息声,很是奇怪:什么事使陈卫东如此叹气呢?昨天晚上,陈卫东和杜丽在小河边,刘向梅和嫂子从邻村回家时,路过那儿都看到了。看到他们在一起那幸福的样子,刘向梅心头阵阵隐痛。她觉得,坐在陈卫东身边的不应该是杜丽,应是她刘向梅才对,同村的老人都知道,她和陈卫东从小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陈卫东家成份不好,但俩个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她刘向梅还和陈卫东拜过天地呢。
那还是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那年冬天,向梅的大哥刘向军结婚,办喜事那天,小梅和小东俩跟着大人们跑前跑后忙活一天,晚上新郎新娘成亲拜堂,小梅小东手拉手在一边看热闹吃喜糖,非常高兴。第二天小东妈还在帮小梅家烧茶做饭招待客人。小梅小东和一帮孩子跑到小东家,他们拣了些小石孑用糖果纸包着当“喜糖“,小东又把家里的筷子拿来插在地上当香烧,小梅和小东学着昨晚看到的场景也拜起了天地。

他们又是磕头又是作躬,小梅的头上还顶了块花布跪在地上,小东把自制的“喜糖"分给在旁边拍手合彩的孩子,有的孩子为抢喜糖竟动手打了起来,一时间喊声笑声冲破了屋顶。卫东妈回家来拿茶瓶,不知道孩子们在闹什么,等进门一看小梅顶着花布正和小东双双跪在"香”前,求神做证:我们要白头到老。卫东妈哭笑不得,一手揪着小东的耳朵,一手掀起小梅头上的花布。小梅正在喧闹声中念念有词,忽然头上的花布被揭了,还理怨呢:“哎呀!没进房你就揭啦!”待抬头一看是小东妈,吓得忙拉着小东的手,连鼻尖上的汗也顾不得擦就跑了。
那虽是童年的作剧,十几年来她一直没有忘记,就象是昨天才发生似的,可如今这个曾和自己"拜过天地"的人,却和别的姑娘亲妮的坐在一起,她怎么能不难过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宋道星,安徽滁州人,无职无业,喜欢文字游戏,所拼凑之句望各位多多指导。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