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寄哀思
九十岁的族叔讳志荣公前几日无疾而终。哀音惊传,十分伤痛!他青年时参过军,因为抗美援朝时在部队当过班长,村里中青年人几乎无人知道他的名字,但全村人都知道"王班长"。
老人家勤劳、善良、节俭、谦虚、谨慎、好学、知足。他和我投缘,每有心思话多肯与我聊。他曾多次嘱咐在他去世安葬时,请我一定在场。明天是他安葬的日子,我于昨晚如约回家,即趋其柩前焚香祭奠。虽有行车劳累之困,但族叔的音容笑貌、往日种种竟使我七魄不周,罕有的失眠相伴直到天亮。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他先给了我100元,说是给祖先修纪念碑亭的捐款。随后便给我说:九十岁了,也不知道哪天死?人一辈子养家糊口,成家立业都不容易。容易两个字在书上能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找到。生儿育女所受的罪,同龄人所经历困难和挫折都是大同小异,这些情况在死后不必喧说。到了这个年纪,我也知道死后流眼泪的人不多,而我真正想说的、该说的、必说的心里话和想叫众人知道的是:我万分感恩党和政府!我是个党员,青年时参军,没有死到战场就已经是福了。离开部队后就是个农民,勤劳俭朴一辈子也快完了,没想到老了,还能得到党和政府优抚,每月还能领几百元,还定期请去疗养,这福享的过了!他说着说着有些哽咽,用双手抹去了从内心涌出的泪水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副自挽对联让我看,并说联子并不对仗,这只是他心愿,让我到时根据他的意思补一下。大意是:献韶华于国防⋯;感恩德以党政⋯。其实我觉得他写的很好,请他先放着,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把他的手稿接过来。
族叔育有四子一女:王方科、王金科、王宏岗、王宏彦、王菊彦。儿女子媳都很孝顺。今年春节是在咸阳大儿子王方科处过的。昨晚饭间,我见他的三儿子王宏岗拿了20元钱交给村党小组长王录奇同志,说是父亲交待的去年的党费。

用对联的时候到了,但我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全。想、非想、非非想,倒是想起了2010年春,我的叔父去世后八十岁的族叔送来的一首悼族弟王祥蒙挽诗:
生命由天,速归帝乡。
惊悉噩耗,万分痛伤。
兄弟良善,苦厄扶帮。
释疑解勉,结邻友邦。
风范传世,忠厚留想。
情深意重,生死难忘。
目共睹者,人人夸奖。
手足顿断,兄弟齐上。
昼夜涉足,照料药汤。
未负古道,周隆礼葬。
一人有难,同根义长。
楷模力量,尽能胂苍!
夜静心哀,思绪涌来,辗转侧反,又联一篇。重情重义的族叔在我的母亲去世后,以高龄之躯来家中祭奠,并安慰我的父亲。在我母亲安葬的当天,来家中塞给我一纸至今使我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的诗句:
孝范王宁波
泱泱我中华,百善孝当家。
帝王到平民,孝道传天下。
放眼观世事,我村有典雅。
名字叫宁波,孝行人人夸。
慈母患重病,日夜侍堂下。
为救母亲命,抢先送医大。
不惜花重金,反哺报母恩。
愿自捐器官,祈母寿命延。
人皆养儿女,宁波是典范。
族里人人传,举村皆赞叹!

思绪乱溅,文题便偏,舍非非想,语回正传。敬爱的族叔福寿全归音容宛在,齿德兼隆名望常昭。幸是周末,能送老叔百龄之躯,入一路清凉之地,两厢愿满,各自相安。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开还落,水流不断。您的心愿我来满,您的挽联我补全:
献韶华于国防,勤劳俭朴树风范;
感恩德以党政,务本敦伦留典型。
联语仍不对仗,我本不求对仗。求的是见闻者的知恩报恩!
祈愿族叔极乐永驻,莲品高增!
族侄 王宁波顶礼!
2021年3月6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