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细语,听到了小草发芽的声音,看到了枝头的一抹绿色,闻到了杏花桃林的馨香,更是摸到了大地心跳的搏动。

雷公电母还未从梦里醒来,在沉睡了一个冬季的百虫已经蠢蠢欲动。特别是那不招人待见的苍蝇蚊虫,它们纯粹是调皮捣蛋鬼,别说是闻到春的音讯,少有适合它们的温度便从某一个角落里飞了出来,嘤嘤嗡嗡招人讨厌。

而那些蛇蝎和壁虎等诸多蛰虫,总是懒得要命,非得聆听雷公电母的呼喊声,才得从自己蛰伏的地方出来,以享受着春秋的花开花落,壮大着它们的家族延续生命,协调着生态平衡。这也许就是它们存在于世界的使命。

作为我们人类,从前大部分以农耕文化为命脉,人们谨记二十四节时令,掌握农耕季节交替,是发展农业最基本要领。为了更好的掌握农耕时间,人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不少谚语,比如“惊蛰下种。”在我们华北地带,也就是已过惊蛰,人们便开始种大麦了。

作为谚语对于人们掌握季节要领和农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性。比如“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种谚语,在整个季节时令里,把握大地的脉搏准确,体察它的寒凉暖热,时刻都牵连在人们的神经线上。人与物虽然语不相通,但灵之呼应,传递信息,所以在什么季节到来出现什么景色,已经成为意象。更是提前让我们为农事做好了生产准备。

届时惊蛰已过,冰消雪化,河水流淌,细浪飞花,游鱼浮出水面,已经做好一跃龙门姿势,正是——

大地复苏传生机,河边细柳情依依;
柔条泛黄藏绿梦,涤丝倒挂幽帘碧;
杏粉桃红梦里藏,小鸟摇枝暗传语;
招来紫燕赴风情,一声惊雷憾天动;
蛰虫亦呼梦中醒,万紫千红笑春风。

时代变迁,惊蛰下种,许成为古老节令,村里少了农耕,人也脚踏春风进城,播下这个季节的种,去收获他们一年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