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一条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河流,却常常流淌在我心中,震撼着我的心灵。它并没有浊浪排空的雄姿,也没有源远流长的度量。震撼我的是他独特的个性,傲人的风骨。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吃粽子时,父亲就会讲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大忠臣。至于父亲讲屈原故事的深刻含义和其他内容,没有记住,更也没去领会,只沉迷在粽香里。长大上学后,看到一句很喜欢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知道这句话正是屈原所说,才认真回想了父亲所讲的故事,认真了解了屈原的生平。屈原高大的身影,长发披散,手抚长剑,一脸绝望,眉头紧锁,怅惘地行走在汨罗江边,行走在我心里。五月初五,行走到汨罗江边的河伯滩,惊世骇俗的纵身一跃,激起了汨罗江的滚滚怒涛。屈原忠贞圣洁的灵魂,感天动地,感动了汨罗江水。温柔的汨罗江接纳了屈原的同时,也对昏庸无道的楚王发出了怒吼发出了咆哮,并象一头发威的雄狮掉头逆流而行。至此,汨罗江每年端午节前后,就会出现浊浪滔天逆流而上的奇异景象,当地人称之为“端阳水”。
以屈原的实力,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完全可以选择去其他国家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22岁的屈原就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迁升为左徒,凭自己的能力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他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推行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极大地鼓舞了农民和战士的劳作奋战积极性。用人方面,反对世袭罔替,推行唯才是举,以招贤纳士,充实国家骨干力量。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如果一鼓作气,把改革进行到底,那统一六国恐怕就没秦国什么事了。可是,政治的革新,法制的推行,触动了楚国那些象吸血虫一样只知道吸取国家骨髓,不知道为国贡献力量的贵族阶级,造成了极大危险,他们对屈原恨之入骨,想方设法坑害屈原。在昏庸无能,胸无大志的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尽挑拨离间之能事,说什么他独断专行想篡权。心胸狭窄,不能明辨是非的楚怀王,听信身边奸佞小人的谗言,开始疏远屈原,在他27岁那年,把他流放到了汉北地区。
屈原遭谗言被楚怀王疏远,由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宠臣到被流放的罪犯,他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但他就在流放期间还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并希望他的楚王能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中兴之主而一统天下。从他这次流放汉北期间,所写《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可以看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赤胆忠心。他明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他对祖国无限忠诚的人格意志,完全可与日月争光。
楚怀王死后,他被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流放到南方荒僻地区,长达16年之久,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可是他虽处江湖之远,仍然忧国忧民。当他得知,秦国大将白起攻下了郢都,楚国的宗庙被毁,顷襄王和那些执政贵族们,狼狈逃跑时,没有幸灾乐祸,没有想去帮助别国,报复楚国那些坑害他的贵族,而极度悲痛的是他的国家山河破碎风飘絮。
他关心的人民将流离失所。
他纵有满腹的经纶,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无力回天了。以他刚直的性格,高洁的灵魂,是决然不可能去俯就他国来求得苟延残喘。那么,别无选择,只有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可供行走。
他昏昏沉沉独自走了几天,来到汨罗江边。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在万般绝望和无比悲愤之下,怀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跳进汨罗江溺水而亡。 传说当屈原跳进汨罗江之后,原本平静的江面立刻便浊浪滔天。附近的群众闻讯而来,有的顺着汨罗江向下游搜寻屈原的遗体,有的则划船于江面打捞。但找了很久都一无所获,于是大家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米团等食物。 久而久之,民间便有了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毛泽东曾这样赞美他:“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屈原活出了生命的精彩,活出了生命的高度和长度。他年纪轻轻,二十二岁就当了左徒,相当于当今的国务院总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干的相当漂亮,把法制改革搞的轰轰烈烈。要是遇上明君以章推行,绝对能让君主功追三皇,步武尧舜,取法禹汤,赛过文武,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封建国家。遗憾的是,楚怀王父子一对昏庸草包,生生埋没了一个政治才华出众的人才,让他屡遭流放。但是他没有在艰难困苦中沉沦,而是化苦痛为力量,写出了一篇篇流芳百世的华章。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他的文学作品滋养了中华大地的一代代人,他的爱国精神教育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人,让他生命之河源远流长,永不停息。
两千多年来,汨罗江水永远激荡着屈原的壮烈、决绝,永远流淌着屈原至死不渝的忠贞,流淌着屈原圣洁的风骨!

加路,女,作品散见于《延安文学》《散文选刊》《中国建设报》《西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家》《雪莲》《北极光》《陕西日报》《陕西文学界》《陕西工人报》《山花》《延安日报》《宝塔山》等报刊杂志,部分作品曾获奖。也创作微电影、电视短剧、小品、快板、说书,其中,小品《良心》获陕西省第五届小戏小品大赛演出奖。微电影《一步之遥》获陕西省检察系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微电影《司法也有情》在延安市“法润圣地”普法微电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微电影《回家》荣获第三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微动漫比赛十大微电影奖、优秀编剧奖。有六十多部电视短剧被播放。出版了64万字的电视短剧集《喻理短笛》。

本期责任编辑:沙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