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楼观 》 第四集 以奇用兵 续
诵读:幽兰
当道德五千言从终南山中流传倒世间的时候,诸侯们的战争并没有如同老子想象的那样渐行渐远,反而是更加地频繁与惨烈,而老子本人的军事理论原则也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一次足以改变中国历史格局的庞大战役中,老子以奇用兵的思想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公元前262年 韩国•长平)
公元前262年,天下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杀声震天的韩国长平,战国七雄中武力最为强大的秦国与赵国在这里互相博弈,共计百万的大军,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奋勇厮杀,那就是彻底地击败对方。骁(肖)勇善战的赵军在最初的战斗中被更加无畏的秦军打得节节败退,经验丰富的赵国老将廉颇坚壁以待秦军,以不变应万变,让秦军损失惨重,却又无可奈何。赵军的防线坚守了三年,战争进入不分胜负的胶着阶段。此时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几近崩溃,油尽灯枯的两国都谋求速战,以摆脱困境。

在老子的战争思想中,所谓以奇用兵的奇,就是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尽最大的可能去使用计谋,用最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取得战争的成果。
精明的秦国君臣首先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漫长的战争创造新的战机。秦王公开宣称,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假借赵王之手换下廉颇,将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推向了赵军主帅的位置。与此同时,秦王征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统率近六十万秦军前来作战,这几乎是秦国全部的兵力,不过与赵军不同,这是一次机密的调任,秦王亲自下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年轻气盛的赵括改变了老帅廉颇的战略方针,积极筹划一次猛烈的进攻,企图一战而胜,歼灭秦军。然而踌躇满志的赵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一个用兵的大忌,因为对于一个统帅来说,敌情不明,贸然出击,正违背了老子的军事原则。
——轻率会丧失根本,急躁会失去主宰,统帅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敌啊。
赵括带领赵军展开了铺天盖地地进攻,不过这却让精明的白起看到了秦军胜利的曙光。
——老师,何为弱?
——弱则为柔,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那柔如何能克坚呢?
你我座下之石,千沟万壑,全凭觞觞流水之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白起深知眼前的赵军实力强大,但主帅赵括却没有实战经验,还急于求胜,所以他决定用示弱的方法,不与赵军展开正面决战,想用最小的损失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公元前260年八月,对秦军动态茫昧无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决死的出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部队便开始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军事理论,让白起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战争中昨日的攻方变成了今日最为坚决的防守者。整整四十六天的围困,赵军粮草断绝,军心动摇,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支部队。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在漫天的箭雨中,他用生命换来了自我的解脱。

失去主将的赵军彻底丧失了斗志,四十万被饥饿和死亡所控制的军队全部向秦军投降而就在这一战之后,关东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