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负春光

文/杨烈焰

航机轰隆业,
街车如水泄。
长安街闹暄,
西市城未夜。
明媚朝阳曳,
老翁妪笑瞮。
欢欣丰庆宫,
伴舞轻轻掖。

注:丰庆宫即丰庆公园。
20210301日写于西安

新春过

文/豆永亭

年味消散春意浓,杏花羞涩秀衣红。
好雨潇洒解干渴,天下禾苗新绿丛。
五湖四海业开工,勤劳致富步征程。
金牛疫祛社会美,踏实耕作辉人生。

沉痛悼念本门家叔李老大人谢世

文/李周省

乔山低头渭水悲,
春暖还寒儿女泪。
终生敬业干革命
厚德留世垂青名。
一路走好我的叔,
天堂九泉享清福。
人间自有亲情在,
惟愿灵魂佑亲人!

作于2021.03.02扶风

叶与古器

文/何俊峰

一片宋朝的落叶,任性地飘落在吉州窑中,将一千年前的美形美态,带着窑火的温度传递到今天。以盏为载,以叶为魂。从此,每一个风起叶落的时刻,也都有了新生的美意。木叶盏,内放一片桑叶,送入窑室烧制。千度的高温之后,这片桑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盏中的木叶千姿百态,或平铺盏底。叶片常见一盏一叶,但也有一盏多叶,还有盏心盏底各有一片的。且木叶姿态曲卷,熨帖盏内,仿佛是刚刚从哪一棵树上不经意地落下,又仿佛随时的一阵风又能将它吹走。哪里是烙印千年,分明是悠然倏至。

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突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木叶盏叶片以褐黄为主,也有灰白、紫色,与黑陶相映成趣。在闪烁着的深邃黑浑之中,木叶的丝丝茎脉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透过茎脉的空隙,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精灵。也许,釉面不是很光滑,但遇水黑光油亮,纹路似雨后新叶悠然飘至盏底,给人以清新的古风。可以想见,古人将茶汤倒入盏中,浸润了水分的黑陶油亮可鉴,盏底木叶在悠悠荡荡的汤水中,似乎也飘动了起来。盏底木叶与遇水泅开的茶叶,相映成趣,连茶水也分外灵动了。

一片飘零的落叶,置于火与泥土锻造的茶盏之中,对于禅僧来说,远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或许可以用它来体会“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的禅境……佛家又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一片飘零的落叶,置于火与泥土锻造的茶盏之中,对于禅宗来说,已远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所谓“禅茶一味”,在禅与茶千丝万缕的关系中,由一片小小的树叶,入定于沉思,入定于佛国,谁又说不可呢。“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见真见性如此。正是这禅理,赋予了木叶盏别样的美。古拙的黑陶,木叶的禅理,既有古朴之风雅,又有禅理之细腻,这拙中藏细,颇合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向世人宣示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便繁华如天幕,我仍清奇。

五律·惊蛰

文/高塬

九九雷公动, 百虫惊蛰声。
桃红雨翻浪, 梨白果萌生。
秦陇春潮涌, 铁牛川地耕。
终南连天碧 ,处处露崢嵘。

景思

攵/何俊峰

高山仰止,流水涓涓,一静一动,天地造化。有山无水不灵韵,有水无山不神往。山水俱在,神仙福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蜿蜒起伏的青山绿水、小桥轻舟、青烟袅袅,云雾朦胧,一旦思想荡漾在那样的时空里,空灵的记忆就像被清晨的雾霭洗过。一幅浅绿的山水画缓缓在脑海里铺展开来,沿着思绪的隧道,灵魂走进那青的山,绿的水。那些鲜艳的颜色,那些鲜活的生灵,那些流淌的水纹,那些朴素的场景,那些乡野的风情,不禁让人神清气爽。
远离尘嚣,追寻山水,纵情山水,沉醉山水;展开袅袅心香的翅膀,沉溺玄妙的幻觉里。时而如沙,凝聚成干净的一粒,成为崇山峻岭的一分子;时而如水,温润成清澈的一滴,融入干净纯蓝的海子。那些鲜艳的颜色,那些鲜活的生灵,那些流淌的水纹,那些朴素的场景,那些乡野的风情,不禁让人神清气爽。远离尘嚣,追寻山水,纵情山水,沉醉山水;展开袅袅心香的翅膀,沉溺玄妙的幻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