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央视节目《朗读者》首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
许渊冲是个意志坚毅,成绩斐然的人。他从事文学翻译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60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 《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他将中国古诗翻译成外文,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2010年12月,许渊冲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93岁高龄的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1999年被提名 为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
许渊冲是历经磨难的人。他的成就是在饱受磨难,在受压制摧残中取得的。他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在50年代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因蓬勃朝气被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前后做了7次检讨才勉强过关。在肃反运动中,他由于在飞虎队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差点被打成国民党特务,被停职反省、批判,被软禁半年之久。在反右运动中,他被打成“右派”分子。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他被批判为思想右倾,罪名是他主张学习外语要“少而精”,被说成是反对“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当成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最危险的特务;因不同意当时把毛泽东诗词译成分行散文的做法,他被造反派污蔑为歪曲毛泽东思想,狠狠地抽了他一百鞭子,疼得无法坐下。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使他无法施展才华, 1956年才开始出版译作,在解放后的前30年里,只出版了4本书。
许渊冲是个不像老人的高龄人。粉碎“四人帮”时, 他已几近花甲之年 ,才步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70岁才退休,他的他的60本著译,有40本是在退休后出版的。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剧本和3部诗歌,共计40部作品。要译完莎士比亚的作品并非易事。中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是梁实秋,他从1931年开始翻译, 一直到2008年去世,才译完莎士比亚的三分之二作品。许渊冲在90多岁时, 敢向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发起挑战,要一天至少译出1000字。他做过直肠癌手术,医生说他最多能活7年,7年后他不仅还活着,而且虽已96岁高龄,仍每天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钟,雄心勃勃的计划两个多月翻译1本莎士比亚的作品,争取在有生之年完成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为什么许渊冲历经磨难,年事已高,仍然充满信心, 豪情满怀 ?
这是由于他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他经受得了种种磨难;
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他忘记年龄,永葆青春;
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他敢于同时间赛跑,永不停顿;
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他永远豪情满怀。
我们从许渊冲身上感受到他为中国文化贡献毕生精力的赤子之心,让我们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风骨。
许渊冲令人敬佩,向他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