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证悟空性——最终的出路
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即使有了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也不能彻底解决最后的问题。什么是最后的问题呢?就是从根本上断除所有的贪嗔痴烦恼与无明我执。
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必须以证悟空性的智慧来解决。仅仅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仍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当然,如果有了出离心与菩提心,就肯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证悟空性,因为菩提心与证悟空性的智慧是息息相关的。
菩提心与证悟空性之智的有机结合,就是所谓的“智悲双运”。其中的“智”,是指证悟空性的智慧;“悲”,是指菩提心;所谓“双运”,即是指菩提心与证悟空性之智二者兼备、紧密相连。对具有菩提心与空性之智的人而言,菩提心与证悟空性之智属于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意识,所以菩提心也就是证悟空性之智,证悟空性之智也就是菩提心,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圆融一体的。
宁玛巴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荣森班智达,想必你们也听说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的著作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作为佛教,尤其是密宗,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智悲双运。对于每一个佛教徒而言,佛经所宣讲的很多行为与修法,是不一定能一一实践、全盘执行的。但有一个原则却是不能丢失的,那就是智悲双运。
如果不能做到智悲双运,也就不能二者俱全,只有其中的一个。在有智没有悲的情况下,就成了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因为阿罗汉证悟了人无我,亦即空性的一部分,却缺乏菩提心,所以是有智没有悲。反之,在有悲没有智的情况下,比如说天界的梵天诸众,其慈悲心是非常强烈的,但这种慈悲心却只是单纯的慈悲心,而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所以既不能解决最后的问题,也不能成为大乘佛法。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修行人包括出家人和在家人,因为出家人不必处理很多世俗事物,比在家人少了很多牵挂和羁绊,相对而言烦恼要轻得多;而在家人却要面对很多生存的压力,不得不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奔波,因此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出家人比在家人更容易获得成就。但出家和在家的身份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智悲双运。佛法的精髓或中心思想也就是智悲二字,所以特别重要。
总而言之,如果有了智悲双运的前提,无论修什么法,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同样可以获得成就;假如没有做到智悲双运,即便是出家人,也一样难以获得成就。
若能证悟空性,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退一步说,即便没有证悟或精通空性,但如果能听到类似《心经》、《金刚经》之类的佛经,或者藏传佛教宣讲空性的中观论著等等,也有很大功德。如果在此基础上能稍稍有些收获,亦即生起合理的怀疑,比如说:“诸法究竟是不是空性呢?也许是噢!”假使能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从此以后,这个人的心里就播下了空性的种子,纵然即生不能成佛,但他流转轮回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这是佛亲口所说,并不是我随意编造的。
关于这一点,在佛经当中还有一个比喻。一个人在辽阔的原始森林当中迷了路,他焦急而又迷茫地走了很久,最后终于遇到了放牧的牧童。这就说明他已经接近森林的边缘,很快就要走出森林了。为什么呢?因为牧童们不可能到森林深处去放牧,而只会在森林边缘一带活动。
佛继续说道:同样,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当中经历了无数次生生死死、恐怖漫长的轮回,就像茫茫无际的森林,而我们就如同在轮回密林中徘徊了很久的迷路人。现在终于听到了空性的法门,虽然尚未证悟空性,甚至对空性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我们却已经踏上了脱离轮回的征程。
这就说明,凡是听到般若波罗蜜多、听到空性的人,纵然没有获得解脱,但也即将走到轮回的边界,很快就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这是佛亲口所说的。佛永远也不会以妄语来欺骗众生,在整个世界上,唯有佛陀才是谛实语者。
为什么佛陀是实语者呢?因为,佛陀根本不存在欺骗众生的贪嗔痴等烦恼或者念头,首先没有生起这些烦恼的因,所以也不会有这些果,他不可能向我们打妄语。
显宗证悟空性的方法,一般依靠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的经论,以及中观论典所提供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进行推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证悟空性之方。若能按照佛陀所指的思路去推导,即使是薄地凡夫,也能够在理论上清楚地领会到空性的含义,虽然还谈不上是证悟空性,只能算是对空性有所了解,但从此以后,就会知道现实生活只是一场梦境而已,白日的所见所闻与梦中的景象是毫无差别的。然而,以前我们却一直认为,白日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梦中的所见所感,却是根本不存在的幻觉。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误概念呢?因为,不管梦境持续多长时间,梦中的景象多么千奇百怪,第二天醒过来以后,所有梦中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因而我们就会立即意识到,这只是一些幻象而已。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走到轮回的尽头,还没有从轮回当中醒悟过来,还正在轮回的大梦中漫游,所以还无法回头观察轮回的真假与否。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能站在轮回边缘来回顾现在的一切,就会真相大白——原来自己所经历的种种坎坷、百般艰辛,以及爱恨情仇、酸甜苦辣,都只是一场梦境而已。
这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确凿有据的事实,总有一天,我们肯定会亲身感受到这一切的,但究竟要等待多长时间,就不好说了。因为这要取决于很多客观的因素。只要具备听经闻法、思维修习等条件,经过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我们终究会明白,以前所有的经历都只是一场误会、一枕梦境。
虽然不需要等到那一天,即使现在我们从中观的角度来解释上述道理,也一样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但仅仅从理论上进行论证还不够,还需要相应的修行。当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我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明白,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根本不存在,只是因为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能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才使我们得出一切现象都实有存在的结论。
但是,眼睛看得见又如何呢?就连我们的眼睛本身,都是无法存在的。比如说,在梦中我们的眼睛也可以看,但梦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眼睛、耳朵乃至整个身体都是虚幻的。老年人可以梦见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可以重温青春的快乐时光,但七老八十的耄耋之人能够在此刻拥有青年时代的健壮身躯吗?绝不可能。那是很早以前的情景,现在已经消失无踪、不复存在了。显而易见,梦中的一切,包括整个身体,都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如果能从理论上了解这些道理,并通过思维与论证的推进,而使这种理解进一步发展、成长,就可以将理论上的知识转变成证悟空性的智慧,从而证达空性。这是大多数显宗常用的、公开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显宗另外一种证悟方式,就是禅宗的证悟方式——既没有太多的思维,也不讲很多的理论。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不闻不思,又如何证悟空性呢?禅宗的修行人往往是通过打禅而证悟的,在打禅的时候,禅师会要求大家不思善、不思恶,既不追忆过去,也不迎接未来,就是要观照当下。当下是什么样子,心的本性就是什么样子。在无思无念的境界中令全身心放松以后,就有可能会看到心的本性光明,从而证悟空性。
禅宗的方法,是极其上乘的证悟方法。但前面也讲过,由于这种方法既不特别强调出离心、菩提心,也不宣讲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道理,还没有具体的修法,只是在没有修持任何前行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坐禅来证悟,所以是很难的。在几千个或者几万个修行人当中,也许才会出现几个。
不仅禅宗是这样,大圆满也是如此。虽然大圆满听起来也很吸引人——是至高无上的修法,可以无须勤作地迅速证悟,但这种修法与我们的相续是否相应呢?这就很难说了。
与禅宗不同的是,如果大圆满修行者的相续与法不相应,就可以从人身难得等基础修法起修,使自己的根机逐渐与法相应,这样就能依靠大圆满的途径达至最高境界。但禅宗却没有前行的修法,而只有简单、直接而快速的方法。只有非常上等的根器,才能以禅宗的方法来证悟,因而,古往今来,以这种方式证悟的成就者真可谓寥若晨星。
对根机相应的人来说,禅宗是极好的证悟方法;但对业障深重、根机不够成熟的人而言,无论禅宗的修法,还是大圆满的修法,都算不上是最好的修法。
大家都知道,米拉日巴尊者最初学道的时候,首先依止的,是宁玛巴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师。关于这位上师,在宁玛巴的历史上也有记载,他是宁玛巴举足轻重的一位具有修证的成就者。也就是说,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圆满上师,是名副其实的上师。但在该上师将大圆满法传给米拉日巴尊者之后,米拉日巴尊者修习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什么效果,只有半途而废。后来遇到玛尔巴上师以后,上师以命令他建造很多房子的方式来让他修习诸种苦行,在经过了很长时间、遭受了很多磨难之后,才给他灌顶,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就。
为什么米拉日巴尊者在值遇到殊胜无比的大圆满法,以及当之无愧的大圆满上师以后,仍然不能获得成就呢?这是因为,米拉日巴尊者当时的根机,与大圆满法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无法适应大圆满法。既然米拉日巴尊者都与大圆满法不适应,我们能保证自己会适应吗?我想谁也不敢打包票吧!所以,我们决不能忽略前行的修法。
为什么禅宗不讲任何道理、没有任何具体修法呢?因为禅宗是一条直接的路,是与空性境界十分接近的路,只需直接去观知,而不需要借助任何推断。要知道,越接近空性,我们的语言就越不管用;在空性境界当中,我们的语言与思维都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没有任何语言,可以直接描述空性,因为空性已经超越了所有凡夫的语言与思维的范围。
为什么中观派要讲很多道理、要进行很多逻辑推理呢?因为中观修法不是最直接的证悟方式,而是逐步引导的渐悟之法。作为凡夫,我们每个人都有堆积如山的执著,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将其推翻,而只能以逐步递进的方式来层层推导。
比如说,大家都认为我手里的杯子是实有的,里面的茶水也是可以喝,喝了就能够解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同时对大地、房屋、人类、交通工具等其他所有事物都有着实有的执著。中观的方法,就是逐一观察杯子、茶水、山河大地,乃至于自己等执著对境,将其分解到物理学所说的粒子、原子,或者佛教所说的微尘等极其细微的单位。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现代物理学已经将物质细分到夸克,但与佛教的微尘概念相比,却仍然有着天壤之别;不仅如此,以佛的智慧,已经将大大小小的所有执著、所有的存在实体,都完全遮破了,这是目前的科学领域所无法想象的境界。
通过这种各个击破的方式,就能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所执著的一切,都是五官的一种错觉,都像梦境一样没有任何实义,从而将大大小小的所有执著彻底消灭。
中观派是以层层引导、逐步深入的方式而证悟的,所以就要讲很多道理,并通过这些道理来让我们明白事实的真相。
再往上走,就是密宗证悟空性的方法。在密宗修法当中,有很多显宗经典从未提及、显宗修行人前所未知的证悟空性的窍诀。普通的,就是《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等续部中所说的气脉明点的修法。
为什么通过这些修法能够证悟空性呢?因为,虽然我们的身体与精神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家族、两个不同的体系,但由于它们始终相互紧密依靠,所以就有着极大的关联。通过修持气脉明点,就能帮助我们证悟空性。比如说,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假如我们一直观想自己头疼,过一阵子,头就肯定会真正地疼起来。
曾经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健康人与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同时到医院去检查身体。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将两人的检验报告掉换了。健康人误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便伤心欲绝,并从此一蹶不振,最终真的患上了绝症;真正的绝症患者却因为误诊结果而心花怒放,并重拾信心,结果逐渐恢复了健康。这就是意识的强大功能,现代人称之为心理作用。
佛陀发现了这一点,并将其告知于我们,利用心理作用,就可以彻底扭转我们的命运。
但是,如果不观想头疼,而是直接用石头、棍棒等坚硬之物来击打我们的头部,头立刻就会疼痛不已。这说明什么呢?这是一种比喻,它说明中观的修法,就好比观想头疼,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气脉明点的修法,就像用硬物击头,很快就能够奏效,不但能使精神获得解脱,甚至包括肉体,也能出现缩小、化光等神奇现象。
很多人都知道大圆满的虹身成就,这不是一种传说,而是有根有据的事实。在大圆满的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很多这样的事例,前几年也出现过这样的成就者。我也亲自去调查过,并将调查报告附在《前世今生》的后面。我想很多人都应该看过——整个人的身体,包括头发、指甲都全部化为虹光,从而使有血有肉的身体超越于凡夫肉眼的视线范畴——这是密宗特有的证悟成果,是显宗修行人难以料想的特征。
然而,从大圆满的角度来说,普通密宗的修法,也并不是最高等、最快捷的,其中还存在着一些弯路,这种修法还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大圆满修法,才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修法。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根机能否与之相应,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而通过前行的修法,就能排除这一问题。佛教认为,除了成佛以后的境界是永恒不变的以外,世俗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依靠某种因缘而转变,所以我们的根机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根机与大圆满不相应并不可怕,我们完全可以提升自己的根机,使其从不成熟到成熟,这是有办法的。
所谓的办法,就是通过修持外加行、内加行等一系列的修法,从而使我们的身心逐步调服、规范、成熟起来。
为什么当初玛尔巴大师在灌顶之前,要让米拉日巴尊者吃那么多的苦头?就是为了成熟米拉日巴尊者的根机。在米拉日巴尊者历尽艰辛之后,根机日渐成熟,才将灌顶与修法授予米拉日巴尊者,这样才能使其相续与法相应,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就。
综上所述,通过前行的修法,就必定能使我们的根机与大圆满法相应;如果自心能与大圆满法相应,大圆满法就是货真价实的无上之法。
抛开显宗修法不谈,即使在密宗修法里面,大圆满修法也是任何修法都不可逾越的。在佛教史册当中所记载的,不同层次的成就者虽然层出不穷,但能即生获得虹身成就的,唯有大圆满的修行人。虹身成就属于什么样的层次呢?就是成佛的层次。
有人会提出疑问,释迦牟尼佛当初成就的时候,轰动了整个世界,随后又转了极其深广的法轮,利益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为什么这些人的成佛却悄然无声,也没有转什么法轮、引起什么轰动呢?
这是因释迦牟尼佛往昔的发愿力所致,在佛陀出世之后的五千年间,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利益众生之日,所以虽然有很多成就者的内证与释迦佛无有高下之分,但他们成佛与度化众生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在释迦教法尚未消逝之际,他们不会以教主的身份来度化众生,而是示现为各种形象。在屠夫、妓女等卑劣种姓之人当中,会有这样的化身;在愚昧微贱的动物当中,也会有这样的化身……
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佛,
而是为了度人,
为了度人所以要自度,
因此我们要修行,
要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