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抬头》京味杂文(42)
刘伙力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不像现在天天都过节,孩子想吃什么不由分说,超市买去。那时候的孩子们天天都盼着过年,过节,这正月十五刚过就会掰着手指头问姥姥,姥姥,姥姥,吃完元宵该过什么节了?此时姥姥的眼睛会笑的眯成了一条缝会,亲昵地告诉孩子,二月二接宝贝,宝贝不来掉眼泪,你这个小吃货,下一个节啊是二月二,龙抬头,我会让你舅啊去你们家接你们过来到姥姥这,姥姥啊会给你炸油糕,做春饼,还有啊爆米花,好吃的东西可多了。

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把阴历二月初一称之为中和节,是为了祭拜土地爷。因为阴历二月正值雨水,惊蛰,春分的节气当中,憧憬一年之计期盼啊遇上一个好年头。这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人们就把中和节和二月二龙抬头合起来了,也叫春龙节。

北方人管二月二叫龙抬头亦称“春龙节”,而南方那则称之为“踏青节”古时称作挑菜节。

记得我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二月二那天妈妈做的打卤面。真真的那叫一个地道。这吃打卤面的手艺首先在卤上。那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记忆犹新的是打卤用的头号大钢种锅,打出来的卤溜满一锅。闭上眼睛,数一数这卤里都有什么作料,顿时感觉到嘴里生津,嘴角湿润。

肥肉片,黄花,木耳,鹿角菜。八角提味,淀粉增稠,甩上两个鸡子儿,里面还有妈妈炸的面咯吱。赶上运气好的时候要添两只家养的鸽子,这打卤的味道啊能香飘几条街。

其次就是抻面的手艺了,那时候到农村,很多家里面日常生活的主食以棒子面为主,每人一个月的八斤白面,平时也就能做点面条汤用。所以吃一顿妈妈亲自做的抻面,当时也算是一次不错的改善生活了。

妈妈不仅打卤的手艺棒,抻面的手艺也是一绝。八仙桌上面放上平时用不着的大号案板,和面,揉面,案子上撒上薄面,妈妈开始抻面。首先将活好的面擀成圆形,从中间拉一条撒一次薄面,拉一条撒一次薄面,然后卷成一个长龙状,开始在案板上一边摔打一边抻,抻面时甩出的弧线,像极了颐和园的拱桥。眼看着面被抻的越来越细,用刀切掉两头的面疙瘩,撒上薄面用手一抖搂,嘿,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根根银丝呈现在我面前。

为什么二月二要吃面条那?据说面条出锅往出挑的时候,那叫挑龙头,也寓意龙抬头。

再一道美食,那就是江米面,红豆馅的炸油糕了。那时候最喜欢帮妈妈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大勺子腻咕妈妈用火糗好的豆馅儿,因为干这个活可以偷嘴。撒上白糖的豆馅可甜了,吃到嘴里,嗯,那种感觉太地道了。偷嘴的时候,妈妈会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顶多说上一句,炸糕还没炸那你都快吃饱了,因为她知道孩子们亏嘴。

那为什么二月二又要吃炸糕那?人们把做豆馅儿的红小豆比做龙胆,所以面条是挑龙头,而炸糕寓意着是吃龙胆。再有就是给小孩嘣爆米花了,那叫做金豆开花。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这吃出来的文化您可否知晓?

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二月二现在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接下来你可能要问,下一个节是什么时候,该吃什么了?听我告诉您啊,下一个节离二月二龙抬头很近,那就是立春吃春饼了。那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还要叫“打春”哪?听我下次跟您接着聊。
2021年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