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新闻让老作家李曙光找到失散63年的老同学沈鹤
文/袁德礼、摄影/闲语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去年12月上旬老报人、著名陶瓷收藏家沈鹤在上海中福古玩城隆重举行了跨界文物艺术品展览,嘱托我前去参观考察调研。返回办公室赶写一篇新闻专稿,发在各界名流欢乐群、作家记者书画等群里。老作家李曙光看到后给我打电话“袁大佬您去问一下,这位沈鹤是不是63年前

在曹阳中学读过书?劳驾您了”。打听下来他俩果然是同学👨🎓……李曙光兴致勃勃地赶去展馆.拜访老同学沈鹤忙于接待各大客商与亲朋好友,也没能和沈鹤多聊上几句。李曙光此刻在想当初我在公司主管工会宣传这一摊,常在劳动报看到沈鹤大名,怎么没去写信主动“出击”呢?现在见面了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拍摄🎬怎么跟同学们交待呢?为满足他的心愿,

昨天上午,我约他俩到我的办公室畅聊63年前的款款同窗之情……二个78岁的大男孩👦见面还有些腼腆害羞😊我跟老作家沈鹤已有40年的交情深厚,他曾担任过劳动报总编助理、经济新闻部主任,编辑过金海岸、股市金融专栏,他写的股票指南文章,至少让申城上万股民朋友发了大财。经我一开导,李曙光话茬子终于打开了。那时他俩各门功课都是90分以上,都能动动笔头,惹得胆大的女同学👩🎓暗送秋波,情书飞入他俩课桌内,吓得他俩尿湿了裤头,双双都被父亲👨痛揍一顿,摄影师闲语听后笑得将饭菜喷了出来……

看得出来,他俩一生严谦刻苦钻研终成大业。小说家李曙光先后创作出版发行了巜岁月档案》等6部长篇小说以及散文随笔书籍。
临走前他还赠送他父亲的巜李亚农文集》一书。他父亲90年前就投身于革命事业洪流之中,翻阅书笈我👀看得出他对父亲的一腔柔情。

我约他俩写篇短文,今天收到决定立即做个城市头条新闻。
沈鹤所收藏的远古陶瓷鉴定价值连城。随便一个陶瓷拍卖会上都值上千万元,将来我都会捐献给国家博物馆。而他的陶瓷藏品起码花掉680多万元。

我的陶瓷收藏生涯
文/老报人沈鹤
我有收藏爱好,出生于书香门弟,哥姐中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父是私塾老师。从我懂事起,知道老父有一件宝贝,就是民国时期的康熙字典。他用旧报纸层层包裹着,放在客厅的一張搁板上。只有待他此遇上犯难的词和字时,才会翻看查找,用后依照样包好放好,还嘱咐我们不得乱动。長期耳孺目染,让我知道有些老东西是很精贵的。

我有一亇表兄,是浙江美校毕业的,就是徐悲鸿任校長的那亇学校,五十年代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湖南丽陵的农村。临赱前留给我父親一只木箱,我称之为百宝箱,是表兄。

解放前读书时收藏的艺术品,有文房四宝,木雕人像,宋代瓷器碗盏等老东西。那时,我读小学,觉得这些东西很精美,还偷偷背着父親,把玩过一次。为这次偷玩,差奌挨了父親的一顿揍。以后,表兄再也没有回到上海,三年灾害时期,他饿死在湖南农村。一亇美术人材就这样被泯灭了,想起他放在我家“百宝箱”,想起未曾谋面的表兄,我曾暗自落过泪。还下决心待我有能力时,也要有自己的百宝箱,收集属于我自己的奇珍异宝。

我卖的第一件古董瓷器,晚清的一只大蓋碗。一九七O年某天,我到“淮国旧"去买经过处理的抄家物资,我化四百元买了一只欧姆加手表(1947年瑞士产),我看见柜台里堆放不少碗,盘,瓶等老瓷器,我看到一只画着蝴蝶纹的大盖碗,十分漂亮,我花了十五元钱买下它。有朋友告诉我,这是晚清的一件官窑器。我自然高兴非凡。以后,我有空就去"淮国旧"排队买瓷器杂件和红木家具等。

古玩家具杂件中,我最喜爱收藏瓷器。我是报社记者外出机会很多。一次去差河南郑州,先去古玩市场,购买了一对宋代湖田窑荷花口瓜棱形花瓶。后又在火车站买了两只紫沙壶。大包小包把身上钱都花光,同行的朋友笑我那像记者倒像跑单帮的。`我常常自嘲自己是身无分文,有剩钱就买了古瓷。各种古玩瓷器室里放不下就堆阳台。我夫人怨声连连,和我干仗说那天会把你这些瓶瓶罐罐都砸光。我回她,这些坛坛罐罐是老祖宗留下的,你要砸就砸我吧,你舍得吗?为了反对我收藏,她还特意请二亇会看风水的人,说家里阴气重,瓶瓶罐罐多,瓶倒就是病倒。一番胡说八道,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呢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照样玩我的爱好。

检漏的事是有的,但常有那是不正常。当然寻宝收藏故事是多彩的。一次我和藏友一起逛城隍庙古玩市场。在一只摊头前,摊主约四十出头,正在打瞌睡。只是早上九时许,可见流动摊主辛苦得很。我选中一只湘湖窑的瓷壶,因为造型奇特,又有"虫眼“,价不贵,我立马付钱,继续向别处逛去。突然,背后有人敲我一下,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亇打瞌睡的摊主,他说老先生你钱未给。我心里立马上火说,不是当面支付吗?但看着摊主那亇惺惺不醒的样子,心里一软,嘴里嘟哝着看看手机,我仔细一查果然钱未付出。待我重付了钱连说对不起后,那亇瞌睡摊主对我咬着耳朵,"我那里还有两只小杯,你要看看吗?"

我随他回到原先的摊位,只见摊主在纸板箱掏腾一会,拿出一对脏些些的小杯子。我仔细翻看了杯子的纹饰底款和型器,断定这是一对明代精品。我花了不多的钱买下了能值百万以上的到代官窑古董。这就是检漏,它需要有好眼光,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行,更要有好的人品素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圈子里人热衷收藏包括拍卖交易主流是清三代(康雍乾)官窑瓷器,但我不抢这亇时髦。因为我觉得明代青花,成化五彩(斗彩)等瓷器,非常艳丽好看,又稀少精緻。我就把这亇朝代的瓷器,作为我的收藏重点。几十年来我海量收藏了几十种近百件明成化斗彩瓷,以及数十件宋代六大名窑的高古瓷器,虽然花费了我毕业积蓄,但我擁有的是中华民族先人创造的艺术品,它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得以骄傲的东西。我收藏这些宝物,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收藏的是瓷器,更是以这种方式,让人看到先民们的创造,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文化传承。我收藏的最后和最好归属,让它进国家博物馆,我就心意满足了。

我所走过的文学创作之路
文/老作家李曙光
和沈鹤老同学幸会,也是真是没想到。在袁德礼手机的网络上,偶儿看到沈鹤的名字。我也曽和袁德礼老师询问,袁老师要我跟他联系,我跟他谈起班主任的姓名,也谈起部分同学情况,我心里想此沈鹤是初中同班的彼沈鹤吗?我跟沈鹤几次交谈,我确认此沈鹤是彼沈鹤。瓷品展览会期间,我专程前往展览会跟沈鹤晤面。我和沈鹤是曹杨中学初中同班同学。那时,我们只有十四,五岁,还是幼稚无

知的少年,每天上课下课,同学之间的交流时间也不甚多,一旦放学了,我们也是各自背上书包像鸟儿一样朝自己家里飞去。我们离别已经是一个甲子,60年,好像时间很长,也好像时间很短,这漫长的时间,真是弹指一挥间啊,现在,我们已是发枯如霜,垂垂老者,此时此刻,往曰的情景也不由一下子回到我的心头,同学之情,是何等珍贵,又是何等难得啊!我不能不十分感袁德礼老师热情帮助,谨向袁老师致以深切的谢意。

要说对文学创作的爱好,也许能初二谈起,那时学校掀起一股写诗风潮,我也是随风而起,也涂鸦起来,记得写过这样一首诗云:擂起曹杨的战鼓,吹起献礼的号角,献礼台上,犹如雨后春笋。不知得到那个同学的青睐,居然把这首拙诗登在平行班的黑板报上。这也许是爱好文学创作之萌芽吧?此后,我并没有感到文学创作的魅力。读高中的时候,我是向往学医,将来能当上医生,拯救人的生命之崇高事业。一直进入单位搞工会宣传工作和企业报编辑工作,长期沉浸在文字工作之中,后来我写起小说来,虽然我在报刋发表小说不多,但是我写作小说是一发而不可收的,多年来,我巳写作几十篇中短小说和多部长篇小说。我感到,我写作小说还是无心插柳,我也始终感到小说写作,文无定法,随心所欲而为之者也。我也从不崇拜名家的所谓清规戒律,而束缚自己。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