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内容和性质言,本文应该是直抒胸臆,触景生情,通篇洋溢浓烈的诗情画意,感情真挚、语言生动的抒情散文。但从某种角度观察,它却又有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家深远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道理,语言流利、清新,优美凝炼的哲理散文的特质。
作家为本文设定的色调是红,中国红,经天纬地、享誉世界的中国红。“似朝阳铺锦,如丹霞流光”。无论是“红纸黑字的春联”,“如锦鲤般鲜活的中国结”,还是“流光溢彩的红鞭炮”,都挥洒了极致的中国红。因为它们都担当了“驱邪纳福,喜迎新岁”的重任。
作者赞赏这种“红”,意犹未尽,接着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以动词“穿”、“挂”、“拿”、“贴”、“飘”、“铺”和叠字形容词“红彤彤”、“红艳艳”、“红灿灿”,把这种中国年的红色海洋的“红”,发挥到极致。

本自然段的结尾的几句陈述,仍然可以视为作家对“红”的“提携”和关注:“晚霞最绚丽的光芒”,分明是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散文诠释。“霞光”即红光;“枫叶最热烈的汁液”,即指杜牧《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即“霜叶”,枫叶的汁液,自然红于二月花;“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王维的《相思》诗,“此物最相思”,即指“传达最细腻情感的红豆”,“红豆”明显是火红色的。
作家为本文设定的情调是:爱。爱自己,爱家人,爱乡邻,爱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爱无差别,爱无国界,爱爱与共。

如果说,“中国红”是“中国新年最鲜艳的底色,传统文化中最激情的元素”,她明媚如灼灼其华的桃之夭夭;她妖娆如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出墙红杏;她富丽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她温情得如红色小火炉醅出的绿蚁新酒。那“沉浸于中国红的中国年”,则是“华夏儿女情感的根”,这情感的基调是爱,“千里之外,重洋远隔”,“中国年,永远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最永恒的乡愁”。“一袭红妆的新娘,是岁月的祥瑞之始,人事的喜庆之萃,明天的希望之光”!
《中国年,中国红》是作家基于色调和情调的设定的自撰标题,而为了配制,我为评论自撰了《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标题。“曈曈”形容明亮的样子。白居易《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人行千里下一刻。”欧阳修《送吕夏卿》:“曈曈春日转黄伞,蔼蔼赋笔摛青云”。这次第开的“千门万户”,和明亮火红的“曈曈日”,恰好对应了作家的“中国年,中国红”,应该算是绝配了。这或许是驰骋想象殊途同归吧!

本美文一如即往地诗文并举,选用了大量先贤的诗词作品。除此还第一次选录了四大名著《红楼梦》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学芹的有关词句,作家在描述凤冠霞帔的中国新娘的一袭红妆时,用了“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抚风”。这个对偶句,源出《红楼梦》第三回,曹学芹的原句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在这对偶句之前,尚有一段铺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通过铺垫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对偶句是描写林黛玉的病态美的。我想曹学芹的这段说辞应该是受宋.杨万里的《小池》“月色生烟思淡静,树荫照水爱晴柔”的影响吧。然,物主由“树荫”一变而为“娇花”,境象则大相迳庭,肤浅无色的柳荫怎能和娇艳欲滴的名花比美、抗衡呢?作家的新对偶句中,改“扶”为“抚”,两字声、韵母同,声调不同,所以各自组成的词,词义也不同。但就“照拂”一义讲,两字通用。更主要的是作家摈弃了曹学芹原说辞病态、凄楚的因素,而赋于全新的,积极向上的意蕴,充分展示了中国新娘凤冠霞帔的一袭红妆的风流倜傥,美艳无比,这种喻意上的改动,算是作家“红泥小火炉”新醅的香甜可口的“绿蚁酒”吧!
2021年2月16日美评 第Ⅱ季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