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梦大洲村》
作者:陈慧飞
从大洲村寻梦归来,美丽大洲的田园风光一直在我的神识里交替。
本来,我想用一支彩笔去描绘它,可我没有找出适合它的颜色。它是蛰伏在里水镇中部的一块绿洲,相传二百多年前(清朝时期),这里有片净土,于是有杜氏两兄弟从番禺大石泛舟落户大洲建村。他们在这里勤耕劳作,开枝散叶。从此,杜氏一门发展至今约700人口,辖区面积为0.73平方公里。距里水镇镇政府和闹市仅1.2公里。从我和暨大传媒的徐汝佳小姐在大洲村土生土长的杜嘉颖小姐的陪行下,跨上那座通向大洲村的大理石拱桥那刻起,我便被它的宁静和美丽深深吸引...... 。
2020.11.15日早晨,我们从大洲桥头那棵粉嫩娇艳的大腹木棉花树旁下车,站在桥上,一眼望到沿河涌而栖的大洲村连排一角。下至桥来,一条由条状麻石铺就而成的街道宽敞明亮地展现在我们眼底。街道内侧,是一幢幢瓷砖琉璃瓦的各自拥有三至四层楼高的私人民宅。沿河而砌的小码头、方砖护堤,还有迎风而立榕须飘逸的硕大古榕树,以及各家门口停泊的各色小轿车,都给我们一个振兴中的乡村印象。杜嘉颖小姐告诉我们:大洲村清朝年间,属南海县金利司丰岗堡。民国时期,属南海县第二区丰岗堡。全村杜姓人氏480人。现保留民国特色的广府民居有10座。

(大洲桥一隅)
在杜氏宗祠接见我的,是和我一样中等身材,65岁的女村长余松养。杜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年间,后作为大洲村农会旧址和办公楼使用。和女村长的交谈中,我渐渐感知大洲村的前世今生。余松养于1981年由鹤山嫁入本村,在这里经历了人民公社大集体生活。当时,人均一亩三分地,以耕田种粮为主。1986年分田到户后,因交公粮交余粮后不能解决温饱,于是,整村人开始圈地养猪。1988年改革开放后,村里的人纷纷都到镇上企业务工,而她选择做起了个体户。1989年正式开办了翻砂压铸件---风页车间,现发展成当地中小规模的机械压铸厂。既解决了当地农村少数人就业,也为自己家庭生活带来改变。自2008年当上村长后,她带领大家把所有的猪圈变成现在的休闲公园。将家园、公园、田园连为一体。
(左一为女村长余松养)
2018年时,村集体将281亩土地租给政府用于青年湖建设,还有100号外地菜农配合乡村建设规划在村里打造了燕归田园的绿色菜园工程。为此,村里人平每年可分红2000元,在村人口人均收入29000元。村民们都能适时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和退休金待遇。为此,村里在乡间修建了一条1000多米长的亮化水泥公路,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田园风光;并建有田园垃圾收集示范点。为使农村更具农村特色,在里水镇妇联、大洲村党委和大洲村妇联带动下,大洲村成立了沁香花社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到花化家园的行动中,以花为媒,共建美好家园。使整个村民生活在花的国度里。
(采风人员和87岁的本村早期干部杜顺教老伯在一起)
我问她:既然村里是杜氏一脉传承下来的村落,那么,这里家风如何?她笑着说:敬老尊贤、相敬如宾。如:96岁的老媪推着99岁的邻居老太太经常外出参加活动。敬老尊贤有典型吗?有!现在桂城的杜敬甫就是全村人的榜样。因杜敬甫不在本村,我便决定事后再联系他。
(后来联系了他,但他很低调。经多次索要他的故事,70后的他才淡淡地说:百善孝为先!20多年来,我一直为乡下老人们做了点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不足挂齿。)
易经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注释:处于无区别心之境界,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临行去村里的时候,发现女村长办公桌上有本第三卷。不禁对这位高中毕业,曾经参加过农建兵团的女村长肃然起敬。
走进大洲村里,发现很多房屋的外墙上画着燕归田园的墙画。抬头看,新旧村屋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的窝巢。其中一栋两层小洋楼就有5个燕巢。听杜嘉颖小姐说:大洲村170栋房屋,就有近百个燕巢。十多年前,因成千上万只燕子来栖,这里又名燕子村。

从河畔的《乡村记忆馆》北巡,宽敞的水泥坪地处有栋两层的大洲文体楼。通往田间然后接通军民路(海鹰路)前的村落洋楼两边,每家每户墙头屋尾和临街墙体外都种有各色盆栽与绿色植物,造型各异,富有艺术含量。特别是大洲十三巷1号家庭墙外的花艺让我流连。贴靠着金砖墙上的金桔色6条实木板上从上到下间隔有距地安放了4盒厚叶间开着小玫红花的盆栽,右边网格上挂着好几盆枝叶茂密的小叶吊篮。墙底是一排红色琼花。花墙左边是一只木制的朱红色大燕子,上面印着:巷长制公示牌。巷长:余松养;成员:***;职责:负者为巷内村民传达信息、宣传政策、调解纠纷、监督门前三包落实情况等。 对面全新的红墙上,一对対燕飞向代表着五谷丰登的金黄色稻屋。稻屋上有五个大字:爱、和、勤、俭、善。看这条明亮干净,充满诗情画意的长街,我第一次感受到:现代农村生活的水平远比我想象的要幸福快乐。在这里,党建引领,网格直联,融和共治,已使这处现代文明新村风暖莺娇,露浓花重,院落烟收。

自古,鸿蒙初辟,万物生灵顺大道自然繁衍生息;从而让自己的部落更好地乐业安居,各种珍稀植物的生生息息使得自然与人类浑为一体,都是因爱、和、善的结合。正当我大发感慨时,一位老奶奶从巷子里探出头来。我问她贵庚?她答:98岁。看她神清气爽、干净利落的样子,我不禁被她报出来的年龄吓了一跳。不说年龄,我还以为她80来岁。聪慧的杜嘉颖小姐笑着告诉我:她奶奶99岁了,村子里有17位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90%都很勤劳,白天外出工作,夜间回来照顾家人,全村留守儿童为零。
(大洲村花画一条街一隅)
不知不觉地来到村尾,公路两边划成棋盘的菜地翠色欲流,拥入云际,天地合一。
公路左边是外地来租的菜农们打造的燕归田园基地。整齐有序的时季菜蔬青翠鲜嫩。菜地里还打造了一条120米的Z字形木板栈道,还有精品菜园,可供游人来此观光和自行摘菜。满目菜园的绿意,代表了原生态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大洲村绿色菜园)
公路右边是本村自留菜地,与绿色菜园基地两相呼应。路边还修建了田园瞭望塔,让游人以全新角度感受原乡本色,多彩田园风光。除此之外,杜小姐还告诉我们:大洲村未来着重以下。1. 建设乡村记忆馆,植入经营性业态,成为资产活化的重要平台;2. 建设粮仓博物馆,以资产活化行动和乡创人才行动带动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打造南部创客基地。3. 建设有轨电车,让游客进一步走进大洲村,亲近大自然。和里水其他城乡一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

(大洲村精品菜园)
站在菜畦边上的瞭望台处,我被这片冬日里的田园风光打动。大洲村春天的模样飞入眼帘:百燕衔泥,春草正绿,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引自《行香子》秦观。夜晚,万籁寂静,田间啾啾蝉鸣,蛙声如潮;天穹满月,萤火虫自在闪烁飞行,田园瓜果暗香浮动;精致的小洋楼里,安放着每个村人幸福的美梦。

我惬意地在梦幻中睁开眼睛,转身对杜小姐说:这里一定有你们先辈的故事!有呀!于是和我们娓娓道来:1927年12月11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枪声打响。被编入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的大洲村村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海农民运动。12月12日凌晨,为响应和配合广州起义,大沥战斗中,里水有37 位队员牺牲。1927年12月14日,赤卫军第一团从广州撤回大沥圩内,被南海县县长李宝祥、四司联防局长陈凤江、大沥四堡局长钟若愚等纠集民团2000多人把农民赤卫军第一团围困在圩内。14日凌晨,赤卫队组织决死队70多人突围,大队伍从西面突围。大洲村村民杜敬枝、杜七、杜正、杜鉴津、杜计良、杜幸(又名杜杏)、杜多记、杜金尧、杜显作等9名赤卫队员在突围战斗中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为南海地方革命斗争史写下光辉而悲壮的一页。

(杜氏后裔杜嘉颖 )
时光荏苒,转瞬百年。纵使山河重振,依旧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人民带来更大进步。百年图治,草木枯荣,旧貌尽改。此地人杰地灵,如何不使这里风景独好?今日大洲村,千米长廊,树木葱茏,田园青郁;街道洁净,门庭秀丽,静谧安详;清风趟过的田野,十里岭南无尘霾。先烈们为之奋斗的家园终于修成正果。从菜园摘一片青青菜叶嚼于口中,翠绿的液汁里,流露出的是清香与淡淡的甘甜。这片无尘无污染的净土,又如何不令村民和游客钟情?

(大洲村燕归田园绿色菜园基地)
杜嘉颖小姐即是本土青年,也是里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立志为家乡更好地工作。虽然年轻,但很有思想。是我见到的和她同龄人中最有见地的青年。对于未来,居安思危的她有着一种忧患意识。正如她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均以普遍提高,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依然亟待提高。她很想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而我,也鼓励她去做。放眼大洲村,村前,有近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村后有大片农田,是个可朔性很强的村庄。于是,便和她谈粮食问题。这个在乡村振兴路上以其原生态风貌展现在我眼帘的村落,从与它结缘开始便牵引着我的心事。如果不是采风将我遣来这里,也许不会发现这块离我只有50多公里,却悄然隐匿在闹市中的世外桃源。有些地方,你虽不曾去过,但总是在神识里将它一次次地描绘。咋见大洲村,我在内心低呼:它就是我心中眺望的理想的田园生活。
临别时,有点烟雨。迷蒙中,小时候,外婆家的印象与大洲村重叠。那里也有河涌、鱼塘、小竹山,有菜地,却多了一年三季中的无边稻浪。炊烟袅袅的时候,我不仅闻到了新米煮熟后的饭香,更有和小舅、表哥、表妹们在禾场里追逐的欢乐。那十里田园,良田千顷,不种非粮,只做耕耘,春夏秋冬里黄绿交织很是壮观。秋风拂过的田野,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浪深深植入脑海,从此,我对农村有了深刻的印象。儿时的记忆,在此若隐若现......N年了,我一直盼望着无处不在的麦浪和稻浪出现。何日能再见那场景呢?梦里大洲啊,一定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期待着哪年再来时,大洲村的绿色与金黄色的稻浪能平分这世外桃源的景色。那时,我更醉也!
2020.11.20
